进入了初伏,天气热到爆炸。季节性产品空调、冰箱、冷柜、空调扇、风扇的生意就像一阵风一样火了起来。
冰箱、空调、冷柜都是大库配送类商品,没有在门店入货,销售起来相对轻松。而空调扇和风扇都是自提类商品,卖一个就得从门店库房取货,让客人自己带走。
随着销售的紧俏,库存一路吃紧。最夸张的时候几乎每天都有厂家的送货车配货过来。往库房入货和销售后从库房取货都需导购人员自己搞定。
库房在三楼。货到达消防安全门后,搬到库房还有直线五十米的距离。今天是周末,太阳似乎是点着了的火球,把万物都热糊了,晒乔了。这样的天气可是销售的好时机,柜台要跟进销售,后面要收货,把导购人员忙得手忙脚乱。
我的货柜就在安全门对面。闲暇之余,看着成堆的货物码在通道上,一个十多岁,又黑又瘦的小女孩,在一个一个的拖货。她只比空调扇多出一个头,双手抓住两个编条,努力的让货物倾斜,然后再倒退着拖动。
我心底暗暗吃惊。入城多年,很少看到这样能吃苦负重的少年了。问了一下正在下货的师傅,才知道这是导购的孩子,周末来帮妈妈的忙。才读初中的孩子能这么懂事的为妈妈排忧解难,真是少见。
这个孩子脸色还很稚嫩,搬东西也很吃力。她却倔强的、毫无怨言的来回一趟又一趟的搬货。她的懂事和孝顺让人动容,她的单薄和吃力让人心疼。
眼前突然浮现了小时候我在山区背玉米的情景。山底之字形往上,弯弯曲曲的土路,沉甸甸的玉米让背条嵌进了肩膀的肉里,一步一挪,嘴里哼着节奏为自己加油打气。汗水如瀑,早已打湿了头发和衣服,流到眼睛里腌得生疼,滚到嘴里咸咸的。
用尽了吃奶的劲,一趟一趟往返辗转。还好身体的负重前行没有磨灭精神的斗志。当死重死重的玉米压在我身上时,我体会到了祖祖辈辈农民生活的艰辛和不易。当繁重的体力劳动榨干了一辈又一辈,却依然只能维持最基本的生活所需时,我不断的在逼问自己:这是不是也是我一生不能更改的命运?
最后得出结论: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如何去改变呢?在偏僻闭塞的山村,读书是一条出路。这就是后来我一路炸裂似学习的动力。多年后,遇到当年的同学,还有人问起,不晓得咋个学的,成绩就那么好。
后来大部分农民能都进城务工。和我同龄的孩子们也早早的涌进打工浪潮。他们走的是另一条路,和我殊途同归。要放弃一种既有的生活环境和模式,投入到陌生和未知的世界,是需要强大的内驱力的。但我们都不约而同的做到了。
因为曾经在农村历练过,对苦和累都有了免疫。当我们在面对微不足道的机会时,只要与当年背玉米、割麦、栽秧打谷、挑水担粪等一对比,有稍微的胜出,就能心甘情愿的去做。真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又特别懂感恩。
所以大部分的农民工都融入了时代的大环境,在城里安居乐业。充斥着社会的各行各业,成为城市建设的中流砥柱。
而像我这个年龄段农民的后代,早已脱离了祖祖辈辈生活的严酷环境,在城里出生,在城里长大。已经肩不能挑背不能扛,手无缚鸡之力,从身体和意识上吃苦耐劳的精神都已退化,更多潮流的快节奏的思维占据了大脑,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优良传统正在一点点消失。
而在炎炎夏日,这个小姑娘的行为,强烈的撞击着我的心扉。很多这么大的孩子,正在习惯理所当然、习惯养尊处优、习惯索取,少了感恩的意识、少了自力更生的底气、少了对生活本是很艰辛的理解。
我们应该给予孩子怎样的成长动力呢?苦难和贫穷是我们那个时期的教育。虽然进入城市后,大部分依然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但顽强的生命力却像荒原的野草一样蓬勃旺盛。
怎样教育好下一代,我们真应该好好想想!既要结合实际,又不要忘了传统。既要让他们保持积极乐观的健康心态,又不要丢了面对残酷生活的勇气和能力。
嗯,这是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