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漫记·14 莫高窟参观指南

他们才是

中华民族乃至全世界

文化的脊梁

——※※※※※※——

引子

“请问,有教师证可以优惠么?”我站在莫高窟售票处,和蔼可亲地向窗口内的售票员问道。

临行前我告诉队友,在有文化研究院的高等级景点,教师证都有优惠,比如洛阳龙门石窟对教师半价。本次西行,我估计唯一能用到教师证的地方只有敦煌莫高窟。

“教师证有用的。”售票的西北姑娘微笑道。

“真好。”我赶紧拿出教师证,这东西跟我半个月了,一直没有派上用场。

“不好意思,日期不对。”姑娘道,“要等到教师节才行,您来早了。”

“半价也没有?”我不肯罢休。

“没有。”姑娘仔细端详着我的脸,“这样吧,您要是能够出示老年证或者残疾人证,都可以免票的。”

老老实实花了160元买了张全票,我走回到队友旁,这帮家伙的露出古怪的笑容。

“笑什么笑!”我辩驳道,“你们看看优惠说明,三八节会给女同志免票么?五一节会给全国劳动人民免票么?清明节……额……只有教师节给老师免票,说明我们的地位很高,你们不服?”

对付这帮没文化的家伙很容易。

“要是到拉萨还没有用,我就把这破证给撕了!”我心里暗道。

01 比较文化学研究

敦煌很小,是个纯粹的旅游城市,市中心的夜市、步行街等等都是为游客打造的。一个纯文化景观,居然能够支撑一座边陲城市,这也是中国人传统文化基因特征吧?

我们将话题展开。分析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可以从节庆入手,下面来尝试比较文化学研究。

你会发现,除了近代产生的节日,如五一、七一、十一等,传统的节庆都可以划归以下三类:

节气与习俗:春节、元宵等。

亲情与爱情:清明、中秋、重阳等。

祭祀(纪念)人物和事件:端午、寒食等。

国外节日(以欧美为主,阿拉伯和印度的我不是很清楚)基本上也可以划归相同类别。

第一类节气习俗是任何一个民族都有,农耕时代留下来的习俗,比如欧洲的五月花节。

第二类似乎中国更多,欧美虽然有情人节,却是从纪念圣徒的节日转化过来的。这也说明中国传统对氏族、亲情的重视。

第三类,国外则更多,比如圣诞节、复活节、逾越节等等,中国不多。

今天我们只分析第三类,对比中西节庆会发现,在纪念人物的类别方面有显著的差异。

无论什么秦皇汉武,他们在节庆、庙堂中没有任何地位。就算是统治阶级大力提倡的武圣关羽之流,也轮不到节庆级别。有钱人又怎么样?石崇斗富,死路一条。中国传统宗教神话人物的节庆,你记得哪个?

中华民族崇敬是什么人?文人屈原,宁可自投江中也要守住自己的理想;老百姓中口口相传的是谁?李白斗酒诗百篇,文气飞扬,皇帝都不在眼中;古代文人心目中不可动摇的是谁?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被称为圣人的那是一生坎坷仍然坚持理想的孔子。这就是华夏民族的文化基因,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在文明古国中历史最短,但从来没有改变的根本原因之一。国家可以被颠覆,庙宇可以被推翻,泥雕木偶可以被焚烧,文化的根斩不断。

反观外族,要么是纪念神祇,要么是宗教人物的生日、忌日,这个是基督、那个是湿婆,我就不用一一列举了。看看公历,英语中这个月是宙斯,那个月是奥古斯都,充满了对神灵和权势的崇拜。别看他们现在好像有点文化,你听说过柏拉图节还是巴尔扎克节?我印象中,一个都没有。

由于对国外节庆还不够熟悉,以上仅为推断,请斧正。

写这么多好像和敦煌没关系。其实也有关系,敦煌莫高窟,就是中国文化的根。

02 莫高窟

上午去莫高窟。

莫高窟距离敦煌市十公里左右,快到莫高窟时,路旁的戈壁已成了沙漠。

母亲喜欢艺术,家里有几套五六十年代发行的莫高窟明信片。我小时候从未在别处见过这类东西。母亲收藏的画片中,那神秘难解的壁画的给少时的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大约是在初高中的时候,一本掀起了八十年代报告文学风潮的书风靡全国,书名叫《哥德巴赫猜想》,作者是徐迟。书中有篇《祁连山下》,歌颂的是被誉为敦煌保护神的常书鸿。

摄于莫高窟展示中心

常书鸿,敦煌研究所的老所长。他年轻时在法国近十年,绘画是否达到传闻的那种水平且不论,起码已是衣食无忧,却因在塞纳河畔看到了一套敦煌画册,毅然回国建立敦煌研究院,从四十年代起在沙漠中奉献了50年,经历了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朝代更换、政治斗争,仍然义无反顾。为什么呢?

《哥德巴赫猜想》是报告文学合集,我已不记得有几篇,印象最深的是两位主人公:陈景润、常书鸿。前者极聪明,后者极执着,同样都是为了一个目标付出自己了一生。多年后我才理解,两位都是很纯的人,只有心无杂念的纯真之人才能如此坚守。

另,徐迟的文字很煽情,后来我才明白,他的文章中夸张、溢美成分可不少。这种文风被仿造放大后,很多报告文学丢掉了“文学”二字,堕落成歌功颂德的“报告”,最终被读者厌弃。

莫高窟不能带相机进去,20个游客组成一个小组配一位导游,每人领个耳机跟着走,导游挂着Mic讲解。七百多个洞窟只能看其中的八个和一个陈列馆,导游每讲解完一个就把门锁上,想多待10秒都不行。由于游客太多,导游之间为了不冲突,每个队伍走的洞窟都可能不一样,这让人感觉相当吃亏。

不少人到了莫高窟会很失望,大老远跑过来,完全受人控制,只能游览一个多小时,基本都看不懂。更让人难受的是,为了保护文物,洞窟里面没有灯光,导游拿着一只冷光手电,照到哪里讲到哪里,全景也看不到,估计绝大多数人都如同坠入云雾,不辨南北。

其实呢,你可以学习冯老师,跟完一个导游后不出去,再钻到下一个队伍里面,黑乎乎乱糟糟的人家也搞不清楚,不戴耳麦没关系,可以贴着导游站,照样听得很清楚,还可以提提问题。这里毕竟顶级的文化景区,导游相当于一级博物馆的讲解员,相当专业。

听了几个后对比,我跟的第一个团队导游最差,因为她不认真。做任何工作,敬业第一。

当然,你还可以慢慢逛,等在一个个洞窟前,有队伍开门就进去,没听够再等下一个,听够了就转到下个洞窟。只要你愿意,所有能够被参观的洞窟都能进去,想待多久待多久。

莫高窟工作人员还是很和善的,尤其是因为耳麦问题被我臭骂一顿后,没一个敢还嘴。我是消费者,你就是10A级景区也没资格糊弄我。

要问我在莫高窟里混了多久呢?还真不长,因为来的时间太晚,中午要回城吃饭,我若是再待下去,那帮没文化的队友就要在外面等疯了。

在莫高窟里,我终于看到了母亲明信片里的那些壁画,欣赏到各类造像,听导游解释洞窟的结构,明白了为什么会有黑色人像,第一次见识了一千多年前的单点透视、武则天大佛。还有那著名的藏经洞,敦煌遗卷的原件。王道士仅仅是个罪人么?这个问题不太适合讨论。

你若是问我看得懂么?我还真看不懂。我就是不懂艺术,不懂没什么丢人的,不装。但我知道,修养是熏出来的,我只要站在这里,仰望着墙壁,慢慢熏,总能得到些在别处永远得不到的东西。

莫高窟里面不让带相机,本文用的照片外景都是手机拍摄的。唯一的偷拍,是在一个洞窟门口看到几行字,太有趣了。我一直以为“到此一游”的题词是现代人没素质的表现,没想到也是中国人的基因,乾隆、雍正年代的到此一游你见过么?

出了莫高窟,才发现售票处对面有个展示中心,日本人出钱建的。可能是日本人对觉得遣唐使时代与中国的联系更紧密,他们特别重视敦煌学。博物馆里面有一些复原的东西,还有和工艺技术有关的介绍,很值得一看,因为时间关系,只能走马观花。

最让我感动的是一些关于莫高窟建设、维护的老照片,里面那些和我爷爷奶奶、父母年龄相同的艺术工作者、工程师、工匠,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修复、保护着这些世界瑰宝。只有少数人知道常书鸿、樊锦诗,这些普通人的名字更不会有人记得。如今,已是我儿女辈分的年轻人依然在洞窟中扭曲着身体修复着壁画。我相信,他们才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世界,文化的脊梁。

03 月牙泉与鸣沙山

下午三点多,来到敦煌另一个著名景点:月牙泉、鸣沙山。

原以为月牙泉就在莫高窟旁边,实际上两者相去甚远。莫高窟距离敦煌市十公里,鸣沙山就在敦煌市南边。一个城市居然紧靠着沙漠,到了春天起沙尘暴时会是什么样子呢?

到了景点停车场发现没几辆车。奇怪之余买票进去,景区里游客很少。好一会才意识到,在七月份艳阳高照的下午三点(时差相当于北京时间中午12点),室外温度接近40度的情况下,跑到沙漠里面玩,或者是意志坚定的疯子,或者是二百五傻子。既然如此,每人花了120块门票,我们4个1000,就只能硬着头皮跨入热气蒸腾的西北大沙漠。这是本次行程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沙漠。

“骆驼!骆驼!骆驼!我要骑骆驼!”

听到耳边队友一连串呼喊,想起前几天坠马的恐怖情形,我赶紧就跑,一个人从大门口溜到了月牙泉。

前几年的旅行中经不止一次去过沙漠,对这种类型的景点兴趣不大,无非就是爬沙山、骑骆驼、沙漠摩托、滑沙这么几项,也变不出更多的花样。但是在沙漠旅游中,鸣沙山可是大名鼎鼎,到了敦煌,总不能不来。

鸣沙山,取名在于沙山会发出声音。这不奇怪,这么高的沙山,刮风不出声音才奇怪了,西北干燥且昼夜温差很大,到了晚上热胀冷缩发出声音太正常了。

月牙泉是沙漠中的一个泉眼,因海拔很低,泉水溢出成池塘,形若月牙。其实这也没什么特别的,在任何一个沙漠都会有这样的泉眼,泉水沁润四下,甚至成为绿洲。

我觉得,鸣沙山、月牙泉这种地方,西北到处都有,它们是依仗莫高窟才有了名声,毕竟靠旅游生存的城市不能仅提供一种文化旅游项目,总要有自然景观,有吃的有玩的才是。

若是没有莫高窟,谁会不远万里来玩沙子?

总体而言,鸣沙山月牙泉还不错​。

鸣沙山山形硕大优美,砂质略粗,匀称,少泥。在一条条沙山曲线映衬下,中央的那一弯月牙更显得柔美,泉边有树木,枝叶随着风儿摇动,使清澈泉水更为生动。

想想看,昔日丝绸之路的商旅,蒙着头巾,拉着骆驼,千辛万苦走到这里,看到这一切会是什么感觉呢?他一定会想到家乡的绿树、妻子的身躯。

这儿又是我见到最实在的景区,收了120块,除了卫生间,什么都要另收费,甚至短距离通行的电瓶车。收费也就罢了,这还是我遇到的唯一没有博物馆可供参观的高等级景区。可以说这里就是用铁丝网将方圆几十公里圈起来,成本​够低,赚钱真快。

尾声

出了景区已是六点,来的游客越来越多了。听到身边有人在交谈。

“这里真不值得进去。”

“没意思。”

“既然来了,不进去又能干什么?”

敦煌距离高速公路一百多公里,你来了,必须住下,看完莫高窟,还能干什么?

敦煌是不是个坑?我觉得莫高窟不是,人生能有多少次机会,站在千年前老祖宗留下的绘画、文字前,去体会先人们的生活?一千多年,文字未变、思想未变、情感未变,我们和祖先是相通的。

莫高窟,全中国没有任何一个文化遗迹能与之相比,没有。

修订版后记

2020年12月底,陪朋友造访海南省博物馆,博物馆一楼临时展厅正在举办《敦煌石窟艺术展》。虽然都是临摹复制品,但展品的制作品质很高,布展也很考究。时隔六年半,又得以瞻仰莫高窟的神韵。

​展厅入口处也有莫高窟守护者的黑白照片墙,我记得的,它们的位置与布局与我在莫高窟研究院里看到的完全一样。

摄于海南省博物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2,802评论 5 47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109评论 2 37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9,683评论 0 335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458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452评论 5 36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05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01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50评论 0 25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763评论 1 29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56评论 2 31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29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30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898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897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40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807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339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