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李有妙招,育儿烦恼消。
亲爱的朋友你好,我是大吉大李,一个热衷于解决各种亲子育儿难题的文艺理工男,期待每一次的相遇,都会让我们的亲子关系更好,家庭更和谐。
身为父母,你有没有发现,有时候呢你拼命对孩子好,却发现孩子跟你越来越不好!
因为在职场上你可能: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但是在教育孩子时你不是,你是什么样的状态,你就怎么去管孩子。
比如说:今天职场里不顺利,带着一肚子气回到家,看见孩子的玩具乱七八糟,顿时火冒三丈——为什么不把玩具收好!就知道乱扔东西!
但如果,今天刚刚受到了表扬或者意外收到一笔奖金,心情美美地回到家,同样是看见孩子的玩具散落在家中,很可能就是:说了多少次了,玩具要放好,怎么就不长记性?唠叨几句后自己去收起来,甚至还可能问孩子要不要再买个新玩具。
你觉得上述哪种方式好呢?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有情就会有情绪,只是孩子常常无意中成了出气筒。
孩子有缺点,不是不能批评,而是批评孩子的时候,父母的心态,是出于爱,还是出于泄愤。
遇到问题,先克制几秒,用接纳的心,宽容的态度,善意提醒。
就像《哈尔的移动城堡》中说的:“只要你一个肯定,我就足够勇敢。”
有一天,晚饭后看时间还早,一家三口想着随意走走,溜个弯儿享受一刻生活的惬意。
途中路过一组抓娃娃机,孩子看到了很兴奋,就吵着跟妈妈一起抓娃娃,妈妈也一下被吊起了少女心,欣然同意。
鉴于过去的战绩和多次观察的结果,基本就是十抓九空,甚至是十抓十空,基本判定这就是一烧钱式娱乐,只能当享受这一过程了,但我也不能一来就扫他们的勃勃兴致,只能做一个约定,抓十次,不论结果如何,都结束。
到了十次的时候,玩性正浓的两个人根本停不下来。
超过了三次、五次、八次,没有任何收获但依然停不下来,大概从超出三次的时候,我就开始提醒,但直到第20次了,我终于忍不住发火了,对着孩子和他母亲开始大吼,直到有路人侧目才悻悻暂停,换了一个地方继续一堆碎碎念,孩子在一边哭,孩子妈妈在一边觉得丢脸。
回来的路上,伤心的孩子和生气的妈妈,至少要跟我保持5米以上的距离。
结果是妈妈生气一周,孩子两周看到我有阴影。
事实上,再走过几百米的距离,心绪平静下来了,我开始问自己,真的要用这样的方式去管教孩子吗?
细细思考,自身的近期的工作压力比较大,没有得到合适的宣泄,孩子的这次不守约,成了我情绪发泄的借口,吼完孩子真的后悔,心疼孩子成为了我积累的负面情绪宣泄的牺牲品。
不知道有多少的家庭有过类似的场景呢?
多少孩子在默默地当着父母的出气筒啊,在很多问题上,父母都管理不好自己,何况是还需要父母帮忙管理的孩子呢?
孩子的内心远比我们想象的柔软和善良。
成长本来就是在一次次尝试中犯错并去修正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甚至是会用到比较粗暴的方式去管教,孩子呢,他觉得说因为我做的不好,所以爸爸妈妈生气了,也可能是他们本来心情不好,但不是不爱我了。孩子永远善良的站在父母的立场上理解父母,而我们呢,是否也能控制住自己的脾气?
不要觉得孩子小,不懂事,其实可能他们什么都明白。
父母偶尔一两次的伤害,孩子会自己默默的把伤口修补好,虽不会觉得父母不再爱他了,但还是满身伤痕!时间久了,可能就是真正的伴随孩子终身的心理伤害了。
另一段我不想去回忆的经历是,某一天因为看到孩子很简单的一个问题教了很多遍还不会,偏偏在妈妈教的时候还不认真,怒气翻涌下,我把孩子的头按在了沙发上,我拉长的脸,凌厉的眼神,瞬间让孩子感到害怕,惊恐,因为过去虽然也有凶他的经历,但从来不曾如此这样让他感觉的恐惧。虽然只有短短的一瞬,但是我甚至看到了孩子眼中的绝望,我也被自己惊呆了。
当然,也正是这一次经历,让我真正的开始反思,到底怎样正确的去教导孩子。我去买了一堆如何管教孩子的书籍,又去购买一些关于管教孩子的付费知识课程。
当然,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那样的态度对待过孩子,这也是我开设本公众号,去探讨关于孩子教育的重要原因。
如果说智商决定人生下限,那情商就决定人生上限。
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丹尼尔.戈尔曼在《情感智商》一书中把情商划分为五个维度:
1 感知自我情绪的能力;
2 管理自我情绪的能力 ;
3 自我激励(激励自己)的能力;
4 感知他人情绪的能力;
5 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
情商在人际交往、自我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情绪的管理,则是情商培养的基本出发点。家庭教育是一个系统性的漫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情绪管理往往很容易被忽略,却恰恰是最应该被关注,被重视的。
父母负面情绪不正确的宣泄,孩子就会跟着学会带给周围的人爆棚的负能量。孩子以后基本就不太会考虑别人的心情和感受,与人交流的模式往往就是自己父母的翻版。
情商是一种能力,并不是天赋,而能力是可以培养和提升的。
一个情绪不稳定的人,情商可能高吗?所以培养孩子的情商,首先关键就在于情绪的管理——
有教育专家指出,孩子在被吼叫的时候,心理保护机制会让孩子启动自我保护,孩子的内心充满恐惧,瑟瑟发抖,内心会自我封闭起来,他们可能就学着靠着天马行空的神游来逃避令人恐惧的现实世界。
这时候,父母的管教,其实除了伤害,没用任何的意义。
真正的爱,是理解,是欣赏,是鼓励,从来不会是吼叫、指责甚至是打骂!
孩子心里,谁都可以不认可他,只要父母认同,那世界就是完整的,人生就是有力量的。
文学家拉伯雷说:“人和人之间,最痛心的事莫过于,你认为理应获得善意和友谊的地方,却遭受了烦扰和损害。”
长期处于负能量场里长大的孩子,安全感与价值感的缺失,一辈子活在自卑里,认为是自己不够好,配不上这个家甚至配不上这个世界。
真正能使孩子健康成长的,是孩子内心的力量。如何把父母的期望内化为孩子自己的力量?如何对待孩子成长中的缺点?
父母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是最重要的,孩子的内心里最珍贵的,是来自父母的那份欣赏与肯定。
当遇到让自己快乐,生气,沮丧等等的事情,停下来想一想产生情绪的原因是什么?情绪的不同是否会造成同一件事情不同的处理方式?
心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 " 脱困四问 ",回答以下 4 个问题,有助于理清思路:
1)Emotion:我在什么情绪之中?强烈程度打几分?(找出情绪类别)
2)Event:因为发生了什么事?不带情绪化语言,客观真实地描述当时发生的事情,发现自己的表述有主观化倾向,请返回第一步,继续处理自己的情绪。(挖掘情绪背后的事实)
3)Target:我的初心是什么?我原本想要什么?(找到期望与结果之间的差距)
4)Action:下一步,我准备怎么做?我能为此做些什么?(行动改变)
下一次,当你心里的情绪火山即将喷发时,不妨先给自己 3 秒钟深呼吸,然后按照延迟判断—转移注意力—寻找情绪根源的顺序试一试。
如果不体会自己的情绪,思考自己情绪的原因,那又怎样教育孩子管理自己的情绪呢?漠视孩子的情绪和感受,只会让他更加气恼。安抚孩子的情绪,安抚孩子的心,未来会逐渐学会自己这么去做。 让孩子自己去感受情绪的不同
没有满分的父母,当然也不可能有一百分的孩子。只有从内心接纳孩子的不完美,才会给孩子真心的正面鼓励。
缺乏共情和正面鼓励的爸爸妈妈,很难和孩子进行气氛融洽的交流——对话甚至可以从一件极小的事情,升高为对孩子的个性,人格的负面批判。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肯定,而鼓励,是父母给孩子最直接的肯定。幼时缺乏父母的肯定,长大以后的孩子又如何在困难和挫折来临的时候自我肯定和鼓励呢?
对大脑成像的研究证明,用语言把一个人心中强烈的情绪说出来,有利于这个人的心情逐渐地平复。爸爸妈妈在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的时候,可以替孩子把情绪说出来:“爸爸/妈妈知道你因为……很伤心。”还可以给孩子留些独处的时间,让情绪得到平复。
孩子小的时候不会表达,由家长帮助自己说出情绪,可以感受到自己被理解。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会说出自己的情绪,就会有能力反省自己的感受,就此与人倾诉,决定自己该如何应对;进一步,慢慢感应到他人的情绪,与之共情。
《正面管教》一书讲到,父母要善用正面的语言教育孩子,切忌辱骂和人身攻击,也尽量少使用否定的语句。
负面的语言,特别刺耳,人不由自主地焦虑、紧绷、防御。
《他人的力量》一书说,好的连接关系,并不是没有批评,而是批评具有建设性,对事不对人。
诸如骂孩子“笨死了”,“你就是不如***好”,这种话,要么是发泄,要么是挑刺,根本不是教育。
教育是和孩子一起找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帮助。
父母要与孩子建立好的连接关系,《他人的力量》一书告诉我们,好的连接关系,赞扬和批评的比例是6:1,而坏的连接关系,赞扬和批评的比例是1:3,以至更低。
《哈尔的移动城堡》说:“爱,不是寻找一个完美的人,而是学会用完美的眼光欣赏那个并不完美的人。”孩子是什么样的,往往因为他们的父母就是什么样的。
情商高的行为最好的体现,是对最亲近、最熟悉的至亲挚友同样保持足够的尊重和耐心。情商修炼是终生的课题,需要爸爸妈妈和孩子一同学习一起感悟,共同进步。
能做好自己情绪的管理的人,才是真本事,才是好父母。父母的情绪平和,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能领会自己以及别人的感受,能接纳自己以及别人的感受 ,父母先管理好自己,以身作则的言传身教,春风细雨的潜移默化,或许才是教导孩子成长的最好选择。
父母是孩子今生的来路,亦是孩子此生的归途。
愿每一对父母都能用平和的情绪,在孩子的心里育一树繁花。成长时让孩子感到温暖,长成后为他人开出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