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正阅读心态
丢掉对书本的敬畏感
看不懂看不进去没关系,可能由于翻译问题、社会背景、营销等因素导致,一本书的重要性没那么高,用轻松的心态,像和老朋友聊天一样,化繁为简;好的地方收下,不好的果断扔掉。
有的书只需要速读
内容空洞的书,或者讨论的问题已经过时的书都可以快速阅读,有的可以直接绕过,好书很多。
带着问题去读书
一本好书预览一遍帮助自己建立一个地图,通过快速浏览的过程还可以激发自己的问题和好奇心,带着问题和好奇心去书里找答案。一本书最大的价值是提出一个好问题,有了这个问题,阅读书里的内容就是了解这个问题的一部分,再通过互联网等渠道去寻找更全面的答案,最终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
阅读三步法:评测、速读和精读
速读只是阅读中的一个环节,阅读一本书最有效的方式是读三遍;第一遍看主题、口碑,确定是否值得花时间;第二遍用快速的方式整体浏览一遍,看结构、脉络、重点等;第三遍找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反复看和琢磨。
评测是为阅读蓄力
选择“对”的书
评测一本书是否值得打开:一是这本书本身是否有价值;二是这本书是否适合你;如何判断:
- 看主题
通过书名、封面介绍、序言等获得基本信息来帮助了解;
- 看出版社宣传文案
看文案中列出的关于书的主要问题、作者信息、作者背景等;也可以跟着好作者选书;
- 看目录
通过目录查看作者要讨论的内容和结构,对书有个完整的地图,确认要反复看的部分。
- 看评论
多参考网络上其他人对该书的评价。
正确参考书评
对书的评价只说好与不好,而没有具体理由,这种书评无意义;去看那些可以提供额外信息的书评,比如对于书的好坏论证,延申阅读,提出的问题等;但看待书评要带着怀疑的眼光。
速读就是找关键信息
用视觉输入代替线性输入
拿到一本书应该先浏览一遍,迅速了解书的主题和框架,包括作者的写作意图、背景,搞清楚重点在哪里。
阅对应的动作是看,看是视觉输入,读对应的动作是听,听觉输入是线性输入,把阅和读两个动作分开。
快速阅读就是指快速地找出一段话的关键信息,直接跳过和忽略不重要的辅助信息。
以语意单元推进阅读
书中每一件想说的事,或每一个想要表达的观点就构成一个语意单元;有时一段话,有时十几页,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以这个单位进行快速推进。找语意单元需要注意两点:
- 注意那些关键词位置
比如一段话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注意表示转折的关联词,如“但是”、“然而”、“不过”等,这些词后面经常会跟着一段话的中心句;养成对名词和动词的敏感习惯,把这些词抓住也就抓住一个中心句的主语和谓语。
- 一边快速阅读上面说的重点部分,一边在脑中勾勒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意图
一直问自己,作者为什么这么写?想证明什么?想表达什么?如果构思的时候总是跑偏,可以通过思维导图这样的方式把关键信息记录下来,这样把框架顺下来,避免掉进细节论述中。
通过概念找重点
以语意为单位快速推进的目的是找重点,在速读时可以注意寻找三类重点:
- 不认识的新概念
比如作者用一个新词解释一种常见但叫不出名的现象;方法论也算;但要警惕辨识是否是包装。
- 不够重视的旧观念
比如作者把一个你认识的概念的重要性提升了一个高度。
- 等待替换的概念
作者试图用自己的论证来说服你以前的观念是错的,片面性的,是可以重新解释的。
能输出才是有效精读
快速阅读之后停下来选择,这本书是否需要第三遍的精读还是舍弃。
建立目标感
精度细读时要建立一个目标感,以输出为目的的阅读,比如你要给别人讲这本书写了啥,哪些对你有启发,哪些东西很有意思等。有效阅读的过程大致分为理解和互动、把内容记住和输出两个步骤。
理解和互动
最简单的办法是看完认为好的部分后停下来,记笔记,写感想。如果理解不了,先摘录下来,有空再拆。重点是慢慢积累,养成习惯,将新知识和旧知识建立连接。
记住和输出
输出方式大致分为写作和口语表达两种。写作要求整合信息能力强,逻辑思维能力高;口语表达要求故事性、画面感高。输出主要是做笔记、收集素材库和写稿。循序渐进,持续坚持。
我的Github有更多笔记的PDF版本,欢迎查阅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