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毛年谱(306)】1944年,毛泽东51岁。
1944年4月11日,谭政在中共中央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上作《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
这个报告,是在毛泽东的授意与主持下由谭政起草的。当时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正在彻底检查部队的政治工作,从整个政治工作的方向、制度、作风进行全面检讨。
起草前,毛泽东曾召集陕甘宁晋绥联防军领导人贺龙、徐向前、萧劲光、谭政等讨论军队政治工作问题。初稿写出后,毛泽东作了修改,加写了三千字左右,并要谭政将修改稿送周恩来审阅,以及向当时在中央党校学习的各抗日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征求意见。
毛泽东加写的文字中,有:
“中国共产党从它参加与领导中国民族民主革命以来,从它参加与领导为这个民族民主革命而战的革命军队以来,就创设了并发展了军队中的革命的政治工作。这种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以民族民主革命的纲领教育群众,是以人民革命的精神教育军队,使革命军队内部趋于一致,使革命军队与革命人民、革命政府趋于一致,使革命军队完全服从革命政党的政治领导,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并进行瓦解敌军、协和友军的工作,达到团结自己,战胜敌人,解放民族,解放人民的目的,这就是我们的军队和其他军队的原则区别。我们说,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的政治工作是革命军队的生命线,就是指的这个意思。”
“如果我们的军队没有共产党领导,如果没有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的军事工作与革命的政治工作,那是不能设想的。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不可能有彻底拥护人民利益的军事工作与政治工作,而如果没有这种军事工作与政治工作的军队,就不可能是彻底拥护人民利益的军队。八路军新四军在抗日战争中之所以能够如此英勇坚持,艰苦奋斗,再接再厉,百折不回,其根本原因就在这里。”
4月20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军委总政治部联合发出关于学习谭政《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报告的通知,指出:
这个报告“是八路军、新四军政治工作问题的全面总结,其中关于发扬成绩、纠正缺点部分及组织形式、工作制度部分,都是八路军、新四军全体适用的;关于边区经验部分,亦值得全军重视”。这个报告“不但特殊地解决了军队政治工作问题,而且也一般地解决了我党历史经验、领导方法与工作作风上的许多问题,为全党干部所应注意。”
谭政(1906—1988) 原名谭世名,号举安。1906年6月14日生于湖南省湘乡县楠竹山村。曾任小学教员。1927年2月到国民革命军第4方面军总指挥部特务营,任文书、书记。1927年9月,参加湘赣边秋收起义。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谭政被授予大将军衔。与他同列上将的,还有他的领路人、大舅哥陈赓。
陈赓带动谭政走上革命道路
原来谭政与陈赓是三代世交。陈谭两家都是湘乡人士,离得不远。陈家是武将出身,陈赓的祖父曾是曾国藩湘军的猛将;谭家是书香门第,谭政的祖父是方圆数十里有名的绅士。两家都是当地有名的大户,门当户对,过往甚密。谭政的父亲谭润区与陈赓的父亲陈绍纯同是教书为业,互为密友。
有趣的是,谭政的父亲谭润区是新式学堂东山高小的教员,却倾慕旧学;而陈赓的父亲陈绍纯是当地有名的私塾教师,却心仪新学。
陈绍纯让陈赓去谭润区的东山高小读书,谭政的父亲却让谭政去跟陈绍纯读私塾。就在陈家的私塾,谭政和陈赓的妹妹陈秋葵青梅竹马,两家定下了亲事。
后来,在陈赓父子的支持鼓动下,谭政也到了东山高小读书(这里也是毛泽东曾经读书的地方)。
1924年,谭政从东山高小毕业,陈谭两家为他与秋葵完了婚。此时谭政18岁,陈秋葵15岁。
婚后,谭政准备走陈赓的路,去报考黄埔军校。此时陈赓被派去苏联学习,没有联系上,谭政只好暂从父命在乡教书。
1927年,陈赓回国,被派往唐生智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特务营为营长。当他写信回家时,谭政当即给陈赓回信,要求去当兵,参加革命。陈赓接到信后,特地派了两名军官接谭政去从军。
陈赓父亲不同意,但谭政的态度很坚决。在妻子和岳父陈绍纯的支持下,1927年3月,谭政投笔从戎,离开家乡,来到陈赓所在的汉口,到陈赓所在的特务营2连担任上士文书。在入伍时,他特地改名“谭政”。
遗憾的是,谭政离开家乡不久,陈秋葵就由于双方家庭遭受打击郁郁而终了。
谭政担任毛泽东的首任秘书
谭政参加革命不久,革命形势就急剧变化。陈赓被撤营长之职,谭政也因共产党嫌疑分子失去了人身自由。陈赓和谭政逃离队伍去武昌,寻找地下党。不久,陈赓去了南昌,谭政留在共产党员卢德铭的武昌警卫团任9连文书。
随后,警卫团进驻修水县城。在这里,谭政遇到专门来修水与警卫团联络的通城、崇阳农民自卫军的党代表——罗荣桓,两人一见如故。在卢德铭、罗荣桓的率领下,警卫团参加毛泽东发动的湘鄂赣秋收起义。之后,谭政随罗荣桓等人奔向井冈山,汇聚到了毛泽东的麾下。
谭政与罗荣桓等人:
1928年夏的一天,谭政从遂川草林圩回到宁冈,组织上通知他去当工农革命军前委秘书,在毛泽东领导下工作,从此与毛泽东共事15年有余。
谭政跟随在毛泽东身边,给毛泽东誊抄文件,跟他一起出席会议,做会议记录,进行调查研究,写调查报告等。在与毛泽东朝夕相处的日子,他充分见识了毛泽东的指挥才能和领导才能,自己也受益匪浅,这为他以后做军队政治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29年1月,在第三次反“围剿”斗争期间,毛泽东派谭政去三十一团担任团党委秘书。
以笔战斗,军队政治工作的先锋
1929年,古田会议以后,谭政为落实大会精神,改进红军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和纪律建设,在当时物质生活极端困苦,战斗极为频繁的情况下,坚持每月写一篇政治工作报告,他所写的《月终政治工作报告》《新田夜间战斗政治工作报告》《高兴圩以北战斗政治工作》等情况报告,详细论述了毛泽东的建军思想、建军原则和政治工作方针,为红军早期政治工作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1936年,谭政向党中央上报《关于红军中新的政治工作意见》,作出“党的工作是政治工作的基础,政治工作应该通过党的组织进行,使政治工作指导系统和党的工作指导系统融为一体”等重要论述。中共中央加上按语并予以转发,充分肯定“谭政的这篇文章,对我军政治工作从土地革命战争向抗日战争的转变,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1937年,参加秋收起义部分人员在延安合影。后排左三为毛泽东,左八为谭政
全面抗战期间,谭政撰写了不少关于军队政治工作方面的论文,主要有:《论革命军队的政治工作》、《八路军、新四军的干部政策》、《敌人在华北的现行政策》、《华北已进入艰苦斗争的阶段》、《论敌军工作的目的与方针》、《敌军工作的当前任务》、《关于八路军的干部问题》,等等。这些论著不仅有力地指导了八路军、新四军政治工作的开展,丰富和发展了我军的政治工作,而且在理论和思想上进一步号召和团结了广大军民,激发了更大的战斗力。
这篇《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最为重要,是继《古田会议决议》之后政治理论建设上又一个光辉的历史文献,是我军政治工作理论进入到成熟时期的标志。1944年4月20日,中央宣传部和总政治部联合向全党和全军发出通知,要求全党干部和全军连级以上干部都应认真研读这个文件。同年10月1日,总政治部再次发出《对研究谭政同志政工报告的意见》的指示。
毛泽东对谭政所写的系列文章给予了高度评价,说:“谭政,谈政也。”谭政则谦虚地说:“如果说,我在抗日战争期间为总政治部、留守兵团起草文稿、撰写的文章对军队政治工作建设有些指导作用的话,应该是有毛泽东等人的指导,有总政治部等机关各级干部帮助的结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自己只是动手执笔写出来而己。”
1955年,谭政和陈赓一起被授予大将军衔。两个人一文一武,同授大将,成为一段佳话。
1956年9月,谭政在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了题为《建军新阶段政治工作的若干问题》的发言。这是我军建军新阶段的政治工作文献。谭政在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在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书记处书记。
1956年12月,谭政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在主持全军政治工作期间,把全部精力倾注于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