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从心理学的角度解释:是一种不能自助和软弱的复杂情感。有自卑感的人轻视自己,认为无法赶上别人。而阿德勒在《儿童的人格教育》一书中,对自卑感有特殊的解释,称其为自卑情结。他对于这个词主要有两种相联系的用法:首先,自卑情结指一个人认为自己或自己的环境不如别人的自卑观念为核心的潜意识欲望,情感所组成的一种复杂心理;其次,自卑情结,指一个人由于不能或不愿进行奋斗而形成的文饰作用。
这样看来,要帮助自卑的孩子树立自信,我们要先了解其内涵,找出其成因。
那么自卑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它又有什么表现呢?
从定义中可知,它是不能自助和软弱的情感,这种情感缘于目标定得过高,遭遇挫折后产生的消极情绪。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和品质评价偏低,有自卑感的人常常胆小、怯懦、孤独、沉默、不喜欢交际、缺乏朋友、活动能力差、进取心不强、更多地考虑自我,对人不够热情,经常回避群体活动,缺乏自信心。久而久之,孩子就容易用自己的劣势与别人作比较,形成不良的自我暗示。
对于目标定制过高而遭遇挫折的消极情感,我们必须降低要求,制定一个伸伸手就能够到的目标,实现以后,有了信心,再制定跳一跳就能够到的目标,用“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方法,不断巩固和强化孩子的自信心,不断告诉孩子:“你能行!你很棒!”
比如,我班有一个孩子,不会背书,一首四句的古诗一天都背不掉。我就告诉他一天只背一句就行了。他听到我的要求,吃惊地张大了嘴巴,从来没有老师要求他一天背一句古诗就行了的。没有了恐惧心理,一切都好起来了。下课了,我与同学们玩诗句接龙游戏,让他先说第一句,我接第二句,其他同学依次往下。几轮之后,他竟然可以独立背诵一首诗了。有了进步,咱就别吝啬自己的表扬,就这样,那个怕背书的小男孩不见了,现在的他,居然可以背一篇文言文了。
对于自卑产生的第二个原因:自卑的孩子与他人相比,在某方面存在劣势,从而造成的心理暗示。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要引导孩子:任何人都有优缺点,允许孩子犯错并尊重孩子,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这就要求老师要有一双慧眼,发现孩子优点,并以此为动力点,帮助孩子逐步树立自信心。
我之前遇到过一个有点弱智的孩子。内向,没有朋友,每天不是坐在角落发呆,就是拿个画纸在叠。那天课间,同学们都出去玩了,只有他坐在位子上,我笑着走过去:“轩轩,你叠的东西好漂亮,可不可以教老师叠一个?”听到我的赞美,他可开心了,就耐心的教我。之后我就以此为契机,用课外活动的时间,开设一堂手工折纸课,而小老师就是那个有点弱智的轩轩。有了光芒的小轩轩终于告别了自卑,虽然他的成绩依然糟糕,但他却开朗了好多,快乐了好多!
苏霍姆林斯基说:“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缺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的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在这个知识大爆炸时代,自卑及自卑情结很容易产生,尤其是孩子,一旦自卑起来,就会导致一系列负面情绪和行为。作为老师或父母长辈,我们要有一双惠眼,找到其亮点,给自卑一个出口,让成功的欢乐找到一个入口,否则,孩子不会健康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