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的笔试,考过的同学都遇到了一项重大变化,在没有任何通知的情况下,第三部分综合素质进行了大改革!
回想14年15年的考题,三大部分依次是基础知识、案例题和最后一部分文化考题。虽然15年的考题比14年稍难一些,但是好在题型都是一样的。今年的最后一部分全是实际案例题,而且是让大家都摸不着头脑去选哪个选项的“虐人题”,还有一个变化,就是文化题减少了很多,基本上都是打散到各个题目中去了。
今年的考试还让老师有一个深刻的感受,就是14年15年的综合素质题大家肯定有所了解,虽然理论题多了点儿,但是看看书还是能过的。到了16年,纯属是考“经验”了!考查语法的少了,考查教学的变多了。其实对老师我来说还是窃喜滴,为啥这么说?因为教龄长的老师,别的没有,就是有经验!!今年的考点完全是结合了实战情况,用实际案例来考你。这次专门考查语音、汉字、语法的题目几乎没有了,所有的问题都有案例。比如:说日本人发音不好,总说“立本人”,然后问可以让学生用哪个音带入?这个事儿我在易中文初级班的直播课上说了不下十次了,就是Sh这个音!
我认为今后的变化趋势肯定是重教学经验,轻理论。这次也出现了很多的教学顺序题,下面四句话讲解的先后顺序等,这类题要求老师对教材和教学顺序要非常了解,看过ETP的同学很快就能选出来。汉办现在出题也聪明了,非外汉老师很难蒙对答案了。这次还出现了HSK考试的内容,说实话,这是老师我的强项。这部分以前从来没考过!!这次考得挺细,但是对于辅导过HSK考试的老师来说不算难,对于小白们还是很痛苦的。这一块以后肯定是考试的趋势!!
咱们再来谈谈让人“疯狂”的最后50题(案例分析题)。有很多同学都觉得这部分题主观性特别强,是新题型,也是复习盲区,也不知道怎么复习,感觉需要教学经验,甚至觉得出题缺乏科学性,因为没有绝对的正确答案。大家一定要了解出题人的思路。
笔试第三部分的综合素质,是给出材料,选项有a非常不认同,b比较不认同,c不确定,d比较认同e非常认同。都是一段材料,5个问题。有点像心理测试。
举例:A老师在海外,一天当地的一个教授说有时间来我家吃饭,她说好。过了两个星期,这位教授碰到A老师,很不高兴。说她没有回复邮件确认吃饭的时间。A查邮箱才发现教授给她发了两次邮件确认此事。而A原以为教授只是客气一下。后来,A与身边的中国同事都非常认真确认日常说的每件事,大家都觉得她很奇怪。
A同事们不够认真
B都怪那个教授太较真
C还是用自己以前的方式处理问题
D对待不同国籍的同事要用不同的方式相处
这类题我认为答题思路应该是这样的:
1.如果和原则完全一致,没有任何“但是”,那就选E(极度赞同)
2.如果和原则完全不一致,没有任何“但是”,那就选A(极度不赞同)
3.如果和原则基本一致,但是你觉得做法并不是太完美,选D(比较认同)
4.如果和原则基本不一致,但是做法可圈可点,有可取之处,选B(比较不认同)
5.筒子们,千万别那么实在,自己不确定,就选C,真没那么多题答案是C滴!
我的备考建议是大家以后遇到这种题不要慌,汉办这类考试主要是想检验你的心理素质怎么样。
建议大家考前认真看朱勇老师的《国际汉语教学案例与分析》这本书,这本书最大的优势在于给出了很多海外教学实例,也就是给出了笔试中第三部分的情境。除了给出教学实例外,这本书还具体地分析了每个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大大小小的问题,非常具有参考价值!
还有就是外汉圈大牛张淑男老师的建议是选比较认同或不认同相对保险。我认为大家在答这部分考题的时候,要把自己想象成已经是赴国外的汉语老师,然后面对这样或那样的情况怎么样做才是既保留国家的尊严和形象,又能周全妥善地处理此事件就可以了。
最后要叮嘱大家的是考试时千万不要浪费时间,题目答案不可能都是不认同或者认同,细节之处还是需要大家仔细斟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