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朋友圈里就有一长串或图或文的提醒,内容相似,恍然想起,今天大年初七,是人日,要吃面条啊。
人日吃面条,寄寓着顺顺溜溜健康长寿的美好希望。小时候过人日,妈妈煮面条念叨这句人日老话时,不耐烦的心思居多。年岁逐增,却自然而然地接下了妈妈的衣钵,逢人日,在自己的小家里要煮面条。因为这平常的水煮面,人日在我家渐渐地变成了正式的节日。即使只是一碗清水煮面,也要郑重待之。
人日吃面条的规矩不知起自何时,在古人那里,人日吃的是七菜羹。《太平御览》卷三十引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又造华胜以相遗,登高赋诗。’”
七菜羹不知是哪七种菜,按古人羹汤的制法推测,估计是七种菜混合煮的一种比较浓稠的汤,或许是祛病驱邪发新的意思?
古人人日诗里颇提七菜羹,“年来日日春光好,今日春光好更新。独献菜羹怜应节,遍传金胜喜逢人。烟添柳色看犹浅,鸟踏梅花落已频。东閤此时闻一曲,翻令和者不胜春。”(《和汴州李相公勉人日喜春》)唐代诗人戴叔伦的诗里,有无边鲜润可意的春色,也画下了唐时百姓人日吃菜羹的风俗。
“朝来煮菜往鞭牛,已觉江边雪意休。习习东风收雨脚,暄暄晓日绽云头。尊前未放梅花老,鬓上先看柳带柔。及取春花时一醉,莫教沈瘦更清秋。”(《人日立春》)宋人侯彭老的这个人日,正逢立春节气,意味更是深长,诗里散发着新鲜的泥土气息,他的春天是乡野的春天。
“彩胜年年逢七日,酴醿岁岁满千钟。”(唐·阎朝隐《奉和圣制春日幸望春宫应制》)古人人日有剪“胜”的习俗。“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人日即事》)从李商隐的这句诗可知,人日剪“胜”的风俗早于晋代就开始了。《荆楚岁时记》有记,古人逢人日,还要戴“胜”、贴“胜”,互相赠“胜”,“ 胜”有“人胜”,有“花胜”,都是心灵手巧的妇人女子以彩纸金箔剪出来的。人日剪“胜”,热闹非凡,唐代的诗人人日赋诗,也总要分一笔描绘一下这些色彩明艳花样翻新的“胜”。
“人日兼春日,长怀复短怀;遥知双彩胜,并在一金钗。”(唐陆龟蒙《人日代客子是日立春》)借彩胜写人日之怀。
“闺妇持刀坐,自怜裁剪新。叶催情缀色,花寄手成春。帖燕留妆户,黏鸡待饷人。擎来问夫婿,何处不如真。”(《人日剪彩》)唐人徐延寿则细致地写出了节日之际的女子巧妙的女工
和婉转的心思。寻常百姓的平淡安宁隐约可见。
“鸾凤旌旗拂晓陈,鱼龙角牴大明辰。青韶既肇人为日, 绮胜初成日作人。圣藻凌云裁柏赋,仙歌促宴摘梅春。 垂旒一庆宜年酒,朝野俱欢荐寿新。”(唐·韦元旦《奉和人日宴大明宫恩赐彩缕人胜应制》)可见,“胜”在旧时的重要性,不止百姓官宦人家互赠,便是皇帝,也要宫女剪胜,分赐大臣,皇帝大概是表达君臣一体与民同乐的意思的吧。
古人人日还有登高的习俗。“初正候才兆,涉七气已弄。霭霭野浮阳,晖晖水披冻。圣朝身不废,佳节古所用。”从韩愈的《人日城南登高》可以看出,早在唐代,人日登高就已是久沿之习俗了。“正月七日,厥日惟人,策我良驷,陟彼安仁。”魏时的东平王在《是日登寿张安仁山铭》记录下自己人日驱马登高的行迹。晋李充在《正月七日登剡西寺诗》也有登高望远的句子:“命驾升西山,寓目眺原畴。”隋代阳休之有《正月七日登高侍宴诗》:“广殿丽年辉,上林起春色。风生拂雕辇,云回浮绮翼。”侍宴诗无非颂圣歌功,但是也算一种人日民俗的记忆,人日登高,下起民间,上至宫庭,共同成就了这节日的热闹。
古人登高常寄远怀人。人日诗也多有怀人之作。
比如高适的《人日寄杜二拾遗》:“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身在南蕃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一卧东山二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念友之心与忧国之情绵密交织,诚挚率真,感人肺腑。”
人日寄怀之作最脍炙人口的应该是隋代诗人薛道衡的《人日思归》,“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写思乡思归之情,情景交融,语浅意长。
到了宋元时期,人日又添加了踏青的节俗。
“玻璃江上柳如丝,行乐家家要及时。只怪今朝空巷出,使君人日宴蟆颐。”从宋代诗人陆游的《新春感事八首终篇因以自解》可见当时人日踏青的盛况。
“丽日池塘冻水消,嫩红娇白见芳苗。郊原雪霁东风软,篱落梅残碧玉彫。便好踏青穿细草,不妨携酒骤鸣镳。遥怜九曲沙堤畔,多少鹅黄上柳条。”元人元淮的《人日书怀》色彩缤纷,写景细密,早春鲜丽柔嫩的景致是陪衬,主角是快乐的踏青人,骑马携酒,吹春风,赏春景,很见孔门弟子曾点“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之乐。
人日节俗起于汉代,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漫长的时光一面增添丰厚了节俗的内容与份量,一面也让节俗的来处愈加扑朔迷离。
流传最广远的说法是女娲正月七日造人,故此日为人日。宋代类书《太平御览》卷三○引《谈薮》注云:“一说,天地初开,以一日作鸡,七日作人。”应该算是女娲七日造人的证据。
宋高承《纪原·天生地植·人日》说:“东方朔《占书》曰:岁正月一日占鸡,二日占狗,三日占猪,四日占羊,五日占牛,六日占马,七日占人,八日占谷。皆晴明温和,为蕃息安泰之候,阴寒惨烈,为疾病衰耗。”这是说人日源于占卜凶吉。以当日的天气占卜整年的运势。
晋董勋《问礼俗》则解释为:“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正旦画鸡于门。七日帖人于帐。今一日不杀鸡。二日不杀狗。三日不杀羊。四日不杀猪。五日不杀牛。六日不杀马。七日不刑。亦此义也。”这个解释偏重于生命本身。正月之后的七日珍惜七物的生命。
这几种对人日的解释在人日节俗的延续中都被继承下来,尤其后面两种,古人的人日诗常涉笔表现。有的以天气的阴晴冷暖,寄托着对个人前景与家国命运的关注。
“元日到人日,未有不阴时。冰雪莺难至,春寒花较迟。云随白水落,风振紫山悲。蓬鬓稀疏久,无劳比素丝。”(杜甫《人日》)杜甫的诗向来都有深度有深意。这首人日诗,表面写正旦元日至人日的枯寒阴冷风景,暗寓天宝离乱,四方云扰幅裂,百姓流离之悲。
“小雨暗人日,春愁连上元。水生挑菜渚,烟湿落梅村。晚市人归尽,孤舟鹤踏翻。犹堪慰寂寞,渔火乱黄昏。”(苏轼《新年二首》其一)苏轼这首人日诗也从阴晦不明的天气写起,既是实境的表现,也是寂寥萧索落寞心境的外化。
有的人日诗则因人的这个诞生日而特别表现出对生命成长的关注。
卢仝有首《人日立春》,算是“人入新年形容改从新”(董勋《问礼俗》)的代表态度,“春度春归无限春,今朝方始觉成人。从今克已应犹及,颜与梅花俱自新。” 其积极乐观的情感溢
于言表,克己自新的生活目标令人振奋。一切热爱生命的人,都不妨读读卢仝的这首人日诗。
人日读古人的人日诗,了解一点古人的人日风俗,也顺便想想自己的生命与人生,应当是个较好的过节方式吧。
七日成人,人日应当抱着一颗喜悦的心来,既已成人,也应当不忘努力寻找人的意义与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