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网络上各种关于人工智能的讨论喧嚣尘上。李彦宏驾驶无人驾驶车上北京五环被查;华为准备联合深圳公交系统研制无人驾驶公交车;机器人在与人类对弈时大获全胜。如此等等的新闻被大家津津乐道。在讨论人工智能给人类带来的巨大便利的同时很多忧虑的言论夹杂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关于人工智能对人类传统工作岗位带来的冲击。朋友圈广为流传的文章比如未来二十年最有可能被取代的十大职业,会列举出受冲击的可能性最大的职业并详述理由。有的文章还会冠以某某行业大咖的名字。
毋庸置疑,人工智能对于人类传统岗位确有冲击。作为个人,需要提早谋划未来的职业选择,防止变革来临时自己措手不及。不过,并非所有的传统职业和身份都会遭受厄运,一些需要创意性和艺术性的职业领域,人类仍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人工智能的优势在于海量信息的存储、信息的快速处理和回应以及对人类行为的高度模仿,但劣势在于缺乏与生俱来的情感以及强烈的和他人连接的属性。恰恰人类具备这些特点,这就保证了人类本身不会被自己发明的工具所噬。
最近在读一本书,名为《故事思维》,讲述的是讲故事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讲故事。这是一个新鲜且很合时宜的话题。
在当今这个时代,很多人讲起逻辑来头头是道,分析数据的能力令人叹为观止。这其中就包含越来越多的女性。她们理性、睿智,分析问题鞭辟入里,但却少了女性应有的柔情和感性,给人以凌厉之感,只可远观。在人工智能日渐普及的大背景下,这样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更让人与机器人趋于雷同,无法彰显作为一个社会人的个性与情感。其实,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我们都需要适当挖掘和展示自己最具人情味的特点,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影响自己和他人。
而讲故事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正如《故事思维》这本书中所言,“说故事永远胜于讲道理。讲好一个故事可以赋予冰冷的数据和残酷的事实以温情,可以触及最有心机、最强硬、最敌对的人内心深处的柔软所在。”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不同意见。有些人在遇到异议的时候第一反应是辩驳和否定。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在他们的头脑中已经根深蒂固。其结果是引起对方更大的反感或者缄默不语。为了获得更有效的沟通效果,我们可以选择换一种方式,即通过讲故事告诉对方我们都没有错,只是出发点和角度不同罢了。我相信这样的沟通一定会让对方卸掉最初的心理防线,好好听你讲。
人是感性的,同时也是理性的,但终究还是感性的。让我们设想一下这样一个场景:在忙碌一周后的周末,我们终于有时间出来逛逛商场,添置一些日常用品。我们走到货架前,满心希望买到物美价廉的产品,却不曾想,驱动我们最终做出决策的并非理性地比对和判断,而是在某个媒体看到的让我们对这个产品产生好感的广告。又或者,压根和商品没有关系,仅仅是售货员甜美的微笑、周到的服务吸引了我们。这些看似微小的因素却在不经意间潜入我们的潜意识,影响着我们的决策。
同样,一个声情并茂、细节刻画到位的故事能够让人捧腹大笑,也能够让人痛哭流涕,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改变着对方根深蒂固的观念。
我们之所以能够通过故事影响他人,重要的原因在于每个人都有感情,我们可以藉由故事和他人实现情感共鸣。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才能讲好故事呢?根据《故事思维》这本书,我总结了以下几点供大家参考:
1、讲好“我是谁”、“我为什么来到这里”以及“我能够为你带来什么好处”的故事;
2、注重故事细节的刻画,包括时间、地点、人物等。如果是在演讲中,演讲者的表情、动作和肢体语言必须生动、到位;
3、注意倾听。“没有建造者能够在未了解地形基础时就开始建造,也没有一个成功的影响者会在没有完全理解旧故事时构造一个新故事。”
4、活在自己所讲的故事里,故事才更有说服力。“当我们摆脱了恐惧,我们的存在也会让他人摆脱恐惧。”(纳尔逊·曼德拉语)
就在我完成这篇文章之际,恰逢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召开。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库克在会上谈及人工智能时说道,“我不担心机器人像人一样思考,更担心人像机器人一样思考。”从当代社会来看,库克的担心不无道理。
尽管《故事思维》这本书只是从实用性的角度论述讲故事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讲故事,但是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角度,即多用一些故事化的表达方式,多展示一些自己的感情,这个社会才会多一些人情味,才不会冷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