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之所以称之为人力资源,是因为优秀人才是最重要的生产力。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但很少有人想过,人才,不仅是生产力,也是破坏力。人才是一种双向资源。
不管国家、城市或是企业的发展崛起,都有一个共性,除了需要杰出的人才引领,还需要一种强大的人才吸力。是否具有杰出人才,决定一个组织的从无到有,是否具有人才吸力,决定了这个组织是否能发展壮大。一旦丧失了这种吸力,不管曾经多么强大的团体都会衰落,因为人才不同于资金,这是一把真正的双刃剑。资金放而不用,最多损失投资收益。人才弃而不用,则会产生强大的反向作用力。
1 人才吸力是决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管理学开创之前,全世界能吸纳最多知识工作者的国家是中国。中国的科举制度打通了从底层通向上层的通道,通过这种制度,最大限度的面向全国形成了人才吸力。而当政府集团出现腐败或是政策改变影响这种人才吸力时,朝代就会开始败落。
美国通过移民的方式在全世界范围内引入了大量的优秀人才,才得以繁荣。一旦有其他的因素(如中国崛起,保留本土人才的同时,也跟美国争夺国际人才)影响了这种人才吸力,就会引起衰败,所以才有了今天的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一线城市的繁荣除了政治经济因素外,同样是由于对全国的优秀人才产生了强大的吸力,才使得其与三四线城市的差距逐渐加大。
除了人才吸引的措施,也许可以从另一角度去评估公司的人才管理。我们的人才吸力怎么样?同样的岗位,高于/符合我们标准的人才有多少来应聘?薪资谈判阶段放弃率或是offer拒绝率是多少?同地区同行业的平均水平如何?
2 人才除了是生产力,还是破坏力
有句话叫“金子到哪都会发光”,人才不用到正确的地方,就会产生反效果。庸才没办法变成人才,人才也没办法变成庸才。水力资源规划好了,是重要的资源,规划不好,则是四处为虐的水患。
例如,清朝尊崇满人,汉人的精英在无法获得正常路径的提升时,就会去找其他的路子,比如经商,比如革命。尽管从历史角度来说,这是进步,但对于清朝廷来说,富可敌国的富商巨贾和有政治头脑的革命领袖绝不是什么好事情。
同样,对于行业内的优秀人才,如果你不能吸纳,就会被你的竞争对手吸纳,从而创造危及你企业的利益。也许一个人才不足以造成这种差别,可一旦人才吸力形成,就悔之不及。
企业内的人才也是一样,现在有一个很流行的词叫做“斜杠青年”,除了一些多领域的自由职业者,这个群体有大量是在本企业内无法获得晋升或认可的优秀人才。互联网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企业一味的强调爱岗敬业是收效甚微的,放在每个个体,更重要的是个人的认可和对报酬的追求。试想,当你的公司有没放在正确位置上的优秀人才,会造成什么后果?一种可能是积极发展副业,就算能够称职地完成本职工作,由于缺乏晋升或认可,也不会有改善进步的动力,这就等于你只雇用了优秀人才作为庸才的那一部分,而作为优秀人才的那一部分用在了别的地方。另一种可能是安心本职工作,努力学习提高,然后跳槽,你的组织成了最好的培训场所,某些企业每年招收大量的大学生,然后忽视规划和培养,这些学生在具备经验和能力后纷纷跳槽,该企业被誉为“xx行业的黄埔军校”,对于企业而言,这是多么巨大的损失。每一个跳槽的人才,都是为竞争对手送去的致命武器。
人才吸力,是衡量企业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正视人才的双向性,才能最大限度的合理吸纳及规划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