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受启发于《告诉你外语学习的真实方法及误区分析》这篇文章,链接如下:告诉你外语学习的真实方法及误区分析,第一篇感想写于2015年6月29日,现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了一些修改,再重新发表。)
牵老师还会跳舞,惊喜吗?
但今天要说的话题跟“全身反应法”有关,那么它又是怎么跟跳舞联系在了一起呢?
“全身反应法”,即Total Physical Response(T.P.R),该方法倡导把语言和行为联系在一起,由美国加州圣约瑟大学心理学教授詹姆士·阿歇尔(James Asher)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
用通俗一点的话来说,就是听到一个单词或词组后不是用嘴巴说出它的意思、而是用身体把意思给表达出来。
让我们从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开始说起。
相信不少同学看过网上传的“中国人和某国人的对比”,操不同语言的人、思维方式其实是不同的,有的是直直的线,有的弯弯曲曲像乱了的线球,有的像个圆从周长等距转到圆心。我们不必像萨丕尔、伍尔夫和皮亚杰等学者那样争论“语言和思维到底是谁决定谁”这个命题,只需要明白说不同语言的人思维方式的确不一样即可。
现在我给外国学生上的汉语课越来越多,也越来越能在教学过程中感受到不同文化的人之间的思维方式的差异;有个现象很普遍,就像我们经常分不清英语中“he”和“she”一样(不是分不清意思,而是在实际使用中经常用错),老外经常弄混“你”和“我”,虽然这两个字在我们看来简直天壤之别。
我们从小就开始学英语(我是小学四年级开始的,大概10岁吧),但学了这么多年我们并没有培养英语思维,这种劣势在听力方面表现得尤其明显,每当我们听到一句英文时,总会把它先翻译成中文,再思考意思;然后用中文想回答,再翻译成英文。
大家要注意,不是每个国家的人都像中国人那样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充满耐心的,等你想好回答,跟你对话的老外早就跑了。所以很多人以为出国之后英语自然就提高了,这并不完全正确。
T.P.R教学法比较适合一种语言里简单形象的词,大概2000~4000个,这些词也是最基础最常用的。不要以为能说出这些词的意思就等同于用身体表现出来,说到底说出意思只是运用“语法-翻译法”而已,它还是要经过“母语”这道坎;而T.P.R要培养的是单词意义和思维的直接联系。虽然“语法-翻译法”是最古老的第二语言教学法,但中国已经成为这个方法最后的阵地。
第一次听到T.P.R教学法当然是在我的教科书上,再一次接触到,是在我之前在国内待的那个中文培训学校里,T.P.R教学法运用得比较多的,应该是在沉浸式教学当中。
我之前的那个培训学校每年都会组织美国的学生来中国进行沉浸式的汉语学习,据我之前的同事说,运用T.P.R给美国高中生教学的效果不错,零基础的过了几个月都能进行日常交流了;写作没那么顺利,毕竟汉字很难。
有研究表明中国人在写字的时候运用的是大脑一个特殊的位置,那个位置是学习其他语言时都不会用的地方。所以中国人比较擅长认字,反正我的英语是阅读远远比听力要好的。还有研究表明,人在想用外语表达而说不出时,脑袋产生的电流可以电死一只老鼠,这足以证明学外语会让人产生多么大的焦虑。
所以,在我正式接手我们德班孔院的舞蹈课后,我做出的第一个决定,就是把“全身反应法”运用其中。舞蹈课需要数拍子来练习,还有一些动作的完成,都是运用该方法进行学习的绝妙选择。
上舞蹈课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刚开始学习汉语,连自我介绍都说不溜;层次高的学习了半年左右,可以用汉语回答一些基本的问题了。所以在用汉语进行动作练习的时候,我会根据学生层次的不同,用汉语进行不同的指令。
用数字喊口令是最基础的啦,“一二三四、二二三四”“三二三四、四二三四”是我要求每个学生都掌握的。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一个男生听到我这么说,还特地停下来问我是什么意思;我结合着手势给他复习了一遍数字(据事后我问他的老师,他是学过基本数字的),再后来他的练习就很顺利了。
我想,至少从一数到八,他是没什么问题的了。
除了数数,有关动作的“跳”“转”“走(意为开始)”“停”“左”“右”“抬手/脚”“鼓掌”等词汇也属于我的教学范围,如果学习的时间没有那么长,我会用汉语+英语的模式来发出指令;而对于汉语水平为中级的学生,我就会全部用汉语啦。
放心,我在发出指令的同时还会加上身体动作的,这也是对T.P.R教学法最好的实践。
就像教学语言应该简介明了一样,舞蹈课上的指令也应如此,直接说出“左”“右”的效果会比“向左转”“向右转”更好。
可惜我没有机会来检验,学生们通过我的舞蹈课,到底有没有掌握这些指令。但作为一名中文老师,培养学生听说汉语的习惯,是应该一以贯之坚持下去的;就算刚开始很难,但度过了瓶颈期,前面就是康庄大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