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成长,耐心,活在未来作为自我驱动力,换言之,就是把成长,长期,远见作为自己的刚需。
1.你在哪方面做到过第一,做到过最好? 哪怕是局部,哪怕是小范围。
在学校学习上,课外知识竞赛上,运动会上,都曾得过第一。
没有得过第一的人,无法体会第一的快感。那是一种对于自我的超越,自我的挑战。
在学习上,我想是有发言权的,我从几十名到十几名,到前五,到前三,到第一。这个过程,树立的是自信,有目标的动力,踏踏实实终将成功的价值观,渐进式的耐心,对未来的热爱。
没有得过第一,或者有第一经历的人,很难懂的吧。
离开学校后,没有遇见过类似的排名,只是在运动会上得过第一,对得第一来说,重要度排名最低的也就是名次了,跟自我挑战,自我完胜的快感相比,完全不在一个层次。
学校里,有同学之间的排名,上班后,即使没有明面上的排名,我想也应该有自我价值排名度了。
比如,我要做单位英语第一的人,读书质量第一的人,第一个工作保质保量又梦想保质保量的人。
2.很多的时候,人们选择舒服的、容易的,而不是正确的,为什么?
我想是因为舍不得丢弃所谓的安全感,脆弱的安全感。
他们活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每一天都在把握过去的安全感。
缺乏的是对于个人成长,活在未来,长期这些概念。
3.看看你自己的经历,那个最令你难过的错误选择发生在什么时候?后来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
最令我难过的错误,我竟然要用几年去扭转,而且扭转成本还不低。
在某种程度上,会觉得这个错误并不是十足的坏事,它让我认清内心的想法,在扭转过程中萃取出来的能力,并不比我做其他的选择差。
我需要做的,不断成长,通过虽然看起来跟之前完全相反的路径,去达到比另一个选择更好的效果。
经验
1.什么是牛人?
有做第一的执念;有过第一的经验;有过多次第一的经验和总结。
大多数人从未有过做到第一、做到最好的经验——于是,做不到第一,做不到最好,他们不会因此难受,更不会因此格外难受。也许曾经难受过罢……但这么多年过去,早就习惯了。
2.只有特立独行且正确,才能有巨大的回报。但是想要做到这一点,生活中必须有一种刚需:主动分析。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因为碰到了困难,遇到阻碍,所以才不得不去分析原因的。
但是有少数人,即便生活得非常不错,也会主动去分析各种事物背后的逻辑,刨根问底地去寻找真相。因为对于他们来说,主动分析就是刚需。
只有这种把主动分析当作刚需的人,才有机会真正做到特立独行且正确。之所以需要刚需,就因为它会逼迫我们每天都去打磨自己的技能。而这种每天都逼迫,正是我们成长最需要的养分。
不停地探寻真相,直到找到自己满意的答案,这对于那些特立独行且正确的人就是刚需。
他们向来都是主动出击,在麻烦找到他们之前,就先试着找到解决方案。
3.把优秀作为一种习惯
所谓的“鸡汤”,其实常常是很朴素的、很锋利的方法论——只不过,“优秀”并不是很多人的刚需,所以,他们不可能到达“优秀”,于是,他们体会不到那“鸡汤”的朴素与锋利,进而反向到达一种“自证预言”。
不论你嘴上说多么想做一件事,只要你最后没有投入足够的时间,那就说明它不是你的刚需。
只有活在未来的人才有真正的耐心,换言之,一个人的耐心有多大,只要看他活在多久之后的未来。
4.一切的进步与成长,都是“重新选择刚需的过程”。
人们总是误以为“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殊不知,“身不由己”更多的时候只不过是假象。
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5.正确的刚需是一切驱动力的源头。
如果是去年罗列刚需,我可能会列英语,读书,运动,写作,演讲,研究生。
今年再次罗列,刚需是读书,英语,运动,沟通,研究生和练字,而读书,写作与运动已经成为自己的习惯,今年要打造的是英语和研究生。
经过一年的反复打磨,感受到:如果不投入时间与注意力,不能说某个事情是刚需,而如果不投入时间和注意力去强化刚需,所谓的刚需在当时的状态来看对生活并不会有什么影响。
就像,没体验过好,没见过优秀,又怎么知道自己的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