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这一生,都要与人性较量。
看过这样一则故事。
男人想开鱼塘,缺少资金,朋友没一个愿意借钱,大家都说自己不容易。男人把鱼塘开了起来,生意不错,朋友着急投资。男人没接受朋友的投资,过了几天,他的鱼塘被下了药,所有鱼翻了白肚。
有人说:“没有路灯的地方,到处都是牲口。”
人性中的黑暗面,总是隐藏在阴影之下,无法轻易被看见,这才有人常吃“人性”的亏。于是,人们皆盼自己有一双慧眼,能看清人性,能读懂人心。可人心总是难懂,自己能做的,不过是在人性的“劣根”面前,保全好自己。无论何时,学会“闷声发财”,便是保全自己的一种方式。能做到这一点的,才是真正懂人性的高手。
“闷声发财”,不至于被敌对
社交心理学中,有一个“螃蟹效应”。当一只螃蟹在背篓里时,它很容易爬出来。可如果是好几只螃蟹都在背篓里,往往一只也爬不出来,因为后面的螃蟹,会将前面的螃蟹扯下来。“螃蟹效应”所显示的,是人性中“自私”的一面,这一面人人都有,只是程度不同。有些人,自私与无私结合,利己也愿意利他。但还有一些人,自私起来六亲不认,唯利是图,只干对自己有利的事。
小说《恶意》中的野野口修就是这样一个过分自私的人。因为发小日高生活比自己更好,他一边接受对方的帮助,一边表面十分感激,却有了除掉日高的想法。他对日高不仅没有心怀感恩,还是真正的恩将仇报。因为他恨日高生活太好,显得自己太落魄,却不认为是自己能力不够;他恨日高有钱之后,就居高临下地对自己施舍,却不认为对方是真心帮他。有人说:“乞丐不会嫉妒亿万富翁,却会嫉妒比他更有钱的乞丐。”
越是同层次的人,越喜欢互相对比,“闷声发财”挣自己的钱不炫耀,其实就是避免被敌对和嫉妒的方式。
“闷声发财”,不容易惹祸端
前几天,读者@欣然分享了一段自己的经历。她有一个闺蜜,两个人相识多年。前几年,欣然因为做生意挣了不少钱,告诉闺蜜之后,闺蜜死缠烂打想让欣然带她一起。欣然拒绝了很多次,因为每个人擅长的本身就不同。可经不住闺蜜的屡次劝说和保证,她把自己的办法教给了闺蜜,闺蜜初期挣了几万,野心逐渐变大,慢慢投入了自己全部家当。结果,一朝亏损,闺蜜无奈卖房卖车,甚至还离了婚。欣然是好心,可到了最后,闺蜜却责备她害了自己。单说这件事,欣然有错吗?有错,不在于没劝闺蜜,而在于没管住自己。常听人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人们一旦有钱,或者一旦成功,多多少少喜欢证明自己的成功,不是想要炫耀,而是想要证明自己的能力。殊不知,可能正是这种想要证明自己的想法,会给自己招惹到不必要的祸端。走向成功的确很难,但也正是因为很难,每到这个时候,更应该管住自己的嘴,而不是放任自己做事。
“闷声发财”,能避免被利用
《人世间》中,周秉昆的遭遇令人心疼。他有钱后,搬到新房子住,把旧房子无偿借给自己的朋友住,还主动帮朋友的妻子找了一份工作。然而,当他想要收回自己的房子时,朋友的妻子却不愿意主动还回。生活中,时常能见到类似的事。一个人有钱,并且被很多人知道后,总有想来借钱、借人脉、借方便的人。
倘若答应他们,“热情”人设一旦传了出去,找你帮忙的人总有很多;倘若拒绝他们,“冷漠”人设一旦传了出去,背后指指点点的人也会增加。相比之下,那些“闷声发财”的人,才能避免被别人利用。这不是说只要你有钱了,就一定会有人利用你,只是在说,不管自己生活过得如何,都与别人无关。
戒焦躁,忌高调,能更好维护自己的利益。
人际交往中,互相帮助是应该的,但不能让自己的“生活还不错”,成为别人绑架你的道德起点。
电影《教父》中,有这样一句经典台词:“真正要做的事情,对神明都不要讲。”这句话的本意,是一个人要想成功,就得把自己的志向埋藏在心底,不要随意告诉别人,也不要随意说出口。因为有些话一旦说出口,自己明明还没有做,就会以为已经成功,这样会令人产生倦怠感。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有些话一旦被有心人听到,原本很简单的一件事,也会因此变得复杂起来。不是所有人的人性,都经不起考验,可总有一些人的人性,经不起考验。
学会“闷声发财”,走自己的路,帮自己想帮的人,坚持低调行事,才是行走于人世间的万全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