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本地数据存储的选型。简单总结一些查询到的关于本地数据存储的技术。
控制台展示前端存储
Chrome:
前端离线存储目前支持 Cookie、localStorage、sessionStorage、IndexedDB、Web SQL Database以及FileSystem.
本地存储概览
1)本地数据存储:一般存储的都是数据
- Cookie:浏览器均支持,容量为4KB,用起来超级麻烦,而且限制极大;不适合
- IE用户数据(UserData):仅IE支持
- Web存储机制(Web Storage):H5,容量为5M。可以做key value 的存储
- localStorage
- sessionStorage :其实算不上离线存储,因为网页关闭了,存储就会丢弃。
- globalStorage(Firefox独有,Firefox13起就不再支持) - 数据库存储:
- IndexDB:前端的nosql数据库。
- Web SQL:关系数据库,需要注意的是,HTML5会放弃Web SQL
2)离线存储(应用缓存):一般存储的是网页
- Cache Storage:定义在 Service Worker 的规范中,配合 Service Worker 进行离线缓存
- Application Cache:在定稿的 HTML 5.1 中被拿到了
存储方式的详解和比较
1. 小容量的 cookie
1.1 说明
HTTP Cookie,最初用于在客户端存储会话信息。该标准要求服务器对任意 HTTP 请求发送 Set-Cookie HTTP 头作为响应的一部分,其中包含会话信息。浏览器会存储这样的会话信息,并在这之后,通过为每个请求添加 Cookie HTTP 头将信息发送回服务器。
【举例如下】:
1.2 使用
在 JavaScript 中可以通过 document.cookie 设置字段和进行访问。
// 设置 cookie 字段
document.cookie = 'name=Lucy';
// 更好的设置方式:
document.cookie = encodeURIComponent('age') + '=' + encodeURIComponent(25);
// 访问 cookie
document.cookie
// 删除 cookie(设置存储有效时长为过去时间)
var date = new Date();
date.setDate(date.getDate() + '设置时长');
document.cookie = 'name=Lucy;expires=' + date.toUTCString();
1.3 访问限制及存储时长
cookie 可以设置访问域,在设置 cookie 的时候,设定了 cookie 的访问域名为一个顶级域名,则可以达到几个子域名共享 cookie 的效果,如腾讯网 www.qq.com 与微信网页版 wx.qq.com 共享了 pac_uid,以及不同页面的购物车共享。
如果设定了 cookie 的超时时间,则 cookie 将在到期的时候失效。
如果没有设定超时时间,则是 session 级别的(注意上图 Expires/Max-Age 一栏),在退出浏览器时,该 cookie 将消失。
cookie 的 session 不同于 sessionStorage 的 session,cookie 的 session 是指在未关闭浏览器的情况下,所有的 tab 级别的页面或新开,或刷新,均属于一个 session。
1.4 cookie 的优缺点
优点:
可控制过期时间,使其不会长期有效
可扩展、可用性比较好,可跨域共享
可加密减少cookie被破解的可能性
兼容性好
缺点:
数量和长度有限制
在请求头上带着数据安全性差
1.5 应用场景
一般非到不得已,不要在 cookie 里面存东西,更不要存储重要和敏感的数据。如果要存储的话,建议存储一些同步访问页面的时候必须要被带到服务端的信息。
客户端登录,用于保存用户信息。如“下次自动登录”的选项,勾选之后下次就不需要重复验证。通过 cookie 可以保存用户的 id。
创建购物车。可以实现不同页面之间的数据同步(同一个域名下是可以共享cookie的),同时在提交订单的时候又会把这些cookie传到后台。
跟踪用户行为。例如百度联盟会通过cookie记录用户的偏好信息,从而推荐个性化推广信息,如页面上的小广告。这是可以禁用的,也是cookie的缺点之一。
2. Web Storage:仅存储于客户端
定义了两种用于存储数据的对象:sessionStorage 和 localStorage,后两者是Storage的实例。
注意:Storage 类型只能存储字符串。非字符串的数据在存储之前会被转换成字符串。
2.1 目的及两个主要目标
- 克服由 cookie 带来的一些限制,当数据需要被严格控制在客户端上时,无须持续地将数据发回服务器。
- (目标)提供一种在 cookie 之外存储会话数据的途径;
- (目标)提供一种存储大量可以跨会话存在的数据的机制。
2.2 访问方式
这两个对象在浏览器中都是以 windows 对象属性的形式存在,在 JavaScript 中可以直接通过 sessionStorage 和 localStorage 访问。
2.3 Storage 的实例方法
- clear:删除所有值,Firefox中没有实现
- getItem(name):根据指定的名字 name 获取对应的值
- key(index):获得 index 处的值的名字
- removeItem(name):删除由 name 指定的名值对儿
- setItem(name, value):为指定的 name 设置一个对应的值
2.4 sessionStorage 和 localStorage 介绍
短暂的 sessionStorage
1) 使用:
2) 访问限制:
同源策略:不同于cookie,sessionStorage访问限制更高,只有当前设定sessionStorage的域下才能访问;
单标签页:两个tab(相同域)之间不能互通;
在新开的tab下或者关闭本tab之后再打开,也不能访问之前写下的sessionStorage;
刷新本tab可以访问。
3) 特点及应用场景:
主要用于仅针对会话的小段数据的存储。
建议存储一些当前页面刷新需要存储,且不需要在tab关闭时候留下的信息。
可以用来检测用户是否是刷新进入的页面,如音乐播放器恢复播放进度条的功能。
非常适合单页应用程序,可以方便在各业务模块进行传值。
持久的 localStorage(隐身窗口例外)
使用: 同 sessionStorage
访问限制:
同源策略:同 sessionStorage,要访问同一个 localStorage,页面必须来自同一个域名(子域名无效),使用同一种协议,在同一个端口上;
localStorage 设定后,刷新或新开 tab 是可以访问到的,关闭浏览器重新打开原先tab也可访问。
- 特点及应用场景:
持久保存客户端数据,数据保留到通过JavaScript删除或者用户清除浏览器缓存。
如果有一些数据,服务器难以承载其压力,但又要与用户的信息绑定,可以使用 localStorage 存储一些状态,这样既能缓解服务器压力,也可以存储用户的数据。
数据比较大的临时保存方案。如在线编辑文章时的自动保存。
多页面访问共同数据。sessionStorage只适用于同一个标签页,localStorage相比而言可以在多个标签页中共享数据。
localStorage 与 sessionStorage 的区别总结
H5的两种存储技术的最大区别就是生命周期
localStorage是本地存储,存储期限不限;
sessionStorage是会话存储,页面关闭数据就会丢失。
sessionStorage 有单标签页限制,localStorage 则没有。
2.5 Storage 存储类型说明
Storage 类型只能存储字符串。如果存储的是对象,可以将对象序列化为字符串再存入。(以下以 localStorage 进行说明,sessionStorage 同样适用)
2.6 Storage 大小限制及检测
Web Storage 的限制因浏览器而异。一般来说,对存储空间大小的限制都是以每个来源(协议、域和端口)为单位的,即每个来源都有固定大小的空间用于保存自己的数据。对于 localStorage 而言,大多数桌面浏览器会设置每个来源 5MB 的限制。对 sessionStorage 的限制也是因浏览器而异。
对于 Storage 的大小检测,可以将 localStorage 和 sessionStorage 序列化,然后查看其字节数:
2.7 storage 事件
对 Storage 对象进行任何操作,都会在文档上触发 storage 事件,该事件的 event 对象有以下属性:
domain:发生变化的存储空间的域名
key:设置或者删除的键名
newValue:如果是设置值,则是新值;如果是删除键,则是null
oldValue:键被更改之前的值
使用时需要检测 WebKit 是否支持 storage 事件。
2.8 Web Storage 和 Cookie 的区别总结
Web Storage 是为了更大容量存储设计的,而Cookie的大小是受限的。
cookie 在每次请求一个新的页面的时候都会被发送过去,在浏览器和服务器间来回传递,这样无形中浪费了带宽。
cookie 可以设定访问域,在同源窗口中可以共享,而 web storage 受同源策略限制。
但是Cookie也是不可以或缺的:Cookie的作用是与服务器进行交互,作为HTTP规范的一部分而存在 ,而Web Storage仅仅是为了在本地“存储”数据而生。
3. 数据库:IndexDB 与 Web SQL
3.1 两者的特点
websql 像关系型数据库,使用 sql 语句进行操作。
indexdb 像 nosql,直接使用 js 方法操作数据。
访问:indexdb 和 websql 与 web storage 一致,均是在创建数据库的域名下才能访问。且不能指定访问域名。
存储时间:这两位的存储时间也是永久,除非用户清除数据,可以用作长效的存储。
大小限制:理论上讲,这两种存储的方式是没有大小限制的。然而indexeddb的数据库超过50M的时候浏览器会弹出确认。基本上也相当于没有限制了。
性能测试:indexeddb查询少量数据花费差不多20MS左右。大量数据的情况下,相对耗时会变长一些,但是也就在30MS左右,也是相当给力了,10W数据+,毕竟nosql。
而 websql 的效率也不错,10w+数据,简单查询一下,只花费了20MS左右。
3.2 IndexDB 特点
它的数据不是保存在表中,而是保存在对象存储空间中。
创建对象存储空间时,需要定义一个键,然后就可以添加数据。
可以使用游标在对象存储空间中查询特定的对象。
而索引则是为了提高查询速度而基于特定的属性创建的。
说明:indexDB 目前兼容性还不是很好,Web SQL 虽然已经过时,但是其兼容性却非常好,几乎是移动端均可用(兼容性对比查看请移步:http://caniuse.com/#search=websql 以及 http://caniuse.com/#search=indexdb)。
因此,能用 indexdb,就用 indexdb,因为其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如果不能使用尽量使用 websql 进行代替。
3.3 IndexDB 异步 API
IndexDB 设计的操作完全是异步的。因此,大多数操作会以请求的方式进行,但这些操作会在后期执行,如果成功则返回结果,如果失败则返回错误。差不多每一次 IndexDB 操作,都需要你注册 onerror 或 onsuccess 事件处理程序,以确保适当地处理结果。
打开数据库时,实质上返回了一个DB对象,该对象存在于 result 中。
3.4 Web SQL Database
需要注意的是,HTML5已经会放弃Web SQL Database
放弃的原因如下:
This document was on the W3C Recommendation track but specification work has stopped. The specification reached an impasse: all interested implementors have used the same SQL backend (Sqlite), but we need multiple independent implementations to proceed along a standardisation path.
大概意思是:
该文件是W3C推荐标准,但规范的制定工作已经停止。该规范陷入僵局:所有感兴趣的实现者都使用了相同的SQL后端(SQLite的),但我们需要多个独立的实现沿着规范化的路径进行。
翻译参考:http://www.zhihu.com/question/41951041
有关标准参考: https://www.w3.org/TR/webdatabase/
如果你掌握过mysql,orancle,mssql等关系型数据库,对于websql的理解还是比较容易的。
websql的关键技术点分为:
测试浏览器支持
创建数据库
创建表格
插入数据等
用到的几个核心方法:
openDatabase openDatabaseSycn 创建数据库
transaction起事务
executeSql执行sql语句
详情可以参考:http://blog.csdn.net/netcy/article/details/52188531
3.5 应用场景:
当我们是在做一个离线应用,或者webapp的时候,可以考虑使用本地数据库中存取数据。如果不存大量的数据的话,其实localStorage就够用了。亦或者,你想把一张用户的皮肤图片之类的大量数据存入客户端缓存起来,localStorage已经不够用了的话,也可以尝试一下websql与indexeddb。
4.WebSQL
Web SQL是关系数据库,通过SQL语句访问
Web SQL 数据库 API 并不是 HTML5 规范的一部分,但是它是一个独立的规范,引入了一组使用 SQL 操作客户端数据库的 APIs。
支持情况:
Web SQL 数据库可以在最新版的 Safari, Chrome 和 Opera 浏览器中工作。
核心方法:
①openDatabase:这个方法使用现有的数据库或者新建的数据库创建一个数据库对象。
②transaction:这个方法让我们能够控制一个事务,以及基于这种情况执行提交或者回滚。
③executeSql:这个方法用于执行实际的 SQL 查询。
打开数据库:
var db = openDatabase('mydb', '1.0', 'Test DB', 2 * 1024 * 1024,fn);
//openDatabase() 方法对应的五个参数分别为:数据库名称、版本号、描述文本、数据库大小、创建回调
执行查询操作:
var db = openDatabase('mydb', '1.0', 'Test DB', 2 * 1024 * 1024);
db.transaction(function (tx) {
tx.executeSql('CREATE TABLE IF NOT EXISTS WIN (id unique, name)');
});
插入数据:
var db = openDatabase('mydb', '1.0', 'Test DB', 2 * 1024 * 1024);
db.transaction(function (tx) {
tx.executeSql('CREATE TABLE IF NOT EXISTS WIN (id unique, name)');
tx.executeSql('INSERT INTO WIN (id, name) VALUES (1, "winty")');
tx.executeSql('INSERT INTO WIN (id, name) VALUES (2, "LuckyWinty")');
});
读取数据:
db.transaction(function (tx) {
tx.executeSql('SELECT * FROM WIN', [], function (tx, results) {
var len = results.rows.length, i;
msg = "<p>查询记录条数: " + len + "</p>";
document.querySelector('#status').innerHTML += msg;
for (i = 0; i < len; i++){
alert(results.rows.item(i).name );
}
}, null);
});
由这些操作可以看出,基本上都是用SQL语句进行数据库的相关操作,如果你会MySQL的话,这个应该比较容易用。
5.离线缓存(application cache)
本地缓存应用所需的文件
使用方法:
①配置manifest文件
页面上:
<!DOCTYPE HTML>
<html manifest="demo.appcache">
...
</html>
Manifest 文件:
manifest 文件是简单的文本文件,它告知浏览器被缓存的内容(以及不缓存的内容)。
manifest 文件可分为三个部分:
①CACHE MANIFEST - 在此标题下列出的文件将在首次下载后进行缓存
②NETWORK - 在此标题下列出的文件需要与服务器的连接,且不会被缓存
③FALLBACK - 在此标题下列出的文件规定当页面无法访问时的回退页面(比如 404 页面)
完整demo:
CACHE MANIFEST
# 2016-07-24 v1.0.0
/theme.css
/main.js
NETWORK:
login.jsp
FALLBACK:
/html/ /offline.html
服务器上:manifest文件需要配置正确的MIME-type,即 "text/cache-manifest"。
如Tomcat:
<mime-mapping>
<extension>manifest</extension>
<mime-type>text/cache-manifest</mime-type>
</mime-mapping>
常用API:
核心是applicationCache对象,有个status属性,表示应用缓存的当前状态:
0(UNCACHED) : 无缓存, 即没有与页面相关的应用缓存
1(IDLE) : 闲置,即应用缓存未得到更新
2 (CHECKING) : 检查中,即正在下载描述文件并检查更新
3 (DOWNLOADING) : 下载中,即应用缓存正在下载描述文件中指定的资源
4 (UPDATEREADY) : 更新完成,所有资源都已下载完毕
5 (IDLE) : 废弃,即应用缓存的描述文件已经不存在了,因此页面无法再访问应用缓存
相关的事件:
表示应用缓存状态的改变:
checking : 在浏览器为应用缓存查找更新时触发
error : 在检查更新或下载资源期间发送错误时触发
noupdate : 在检查描述文件发现文件无变化时触发
downloading : 在开始下载应用缓存资源时触发
progress:在文件下载应用缓存的过程中持续不断地下载地触发
updateready : 在页面新的应用缓存下载完毕触发
cached : 在应用缓存完整可用时触发
Application Cache的三个优势:
① 离线浏览
② 提升页面载入速度
③ 降低服务器压力
注意事项:
- 浏览器对缓存数据的容量限制可能不太一样(某些浏览器设置的限制是每个站点 5MB)
- 如果manifest文件,或者内部列举的某一个文件不能正常下载,整个更新过程将视为失败,浏览器继续全部使用老的缓存
- 引用manifest的html必须与manifest文件同源,在同一个域下
- 浏览器会自动缓存引用manifest文件的HTML文件,这就导致如果改了HTML内容,也需要更新版本才能做到更新。
- manifest文件中CACHE则与NETWORK,FALLBACK的位置顺序没有关系,如果是隐式声明需要在最前面
- FALLBACK中的资源必须和manifest文件同源
- 更新完版本后,必须刷新一次才会启动新版本(会出现重刷一次页面的情况),需要添加监听版本事件。
- 站点中的其他页面即使没有设置manifest属性,请求的资源如果在缓存中也从缓存中访问
- 当manifest文件发生改变时,资源请求本身也会触发更新
离线缓存与传统浏览器缓存区别:
离线缓存是针对整个应用,浏览器缓存是单个文件
离线缓存断网了还是可以打开页面,浏览器缓存不行
离线缓存可以主动通知浏览器更新资源
参考: http://www.cnblogs.com/Ruth92/p/6384057.html?utm_source=itdadao&utm_medium=referral
web sql参考:http://blog.csdn.net/netcy/article/details/52188531
IndexedDB参考:http://www.cnblogs.com/dolphinX/p/3415761.html
IndexedDB API:https://developer.mozilla.org/zh-CN/docs/Web/API/IndexedDB_A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