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投资收益
A股收益 | 沪深300 | H股收益 | 恒生指数 |
---|---|---|---|
35.63% | 21.77% | 32.96% | 35.99% |
统计时间:2017年01月01日——2017年12月29日
这一年A股收益为35.63%,H股收益为32.96%。虽然H股的表现落后于市场,但对于H股的收益我还是挺满意的。
能力/运气
我常常想一个人的投资业绩到底是基于个人的能力还是基于运气?在这方面需要一个客观标准,不能因为投资收益比较好就归因于自己的能力;而投资一旦出现亏损便归因于运气不好,这种做法是自欺欺人的。
通过什么作为客观衡量标准呢?
可以通过两个方面:
1. 跑赢指数
跑赢指数是指:从长期来看投资者所取得的收益在市场平均收益以上。
如果从长期来看,所取得的收益等于或小于市场平均收益,便不能说投资者是具有投资能力的。
那么长期有多长呢?
当然是越长越好,如果能以30年为周期来衡量一个投资人的投资水平最好。最不济衡量周期也要在5年以上,这样可以避免一些偶然因素的影响,这里说的偶然因素有运气好的成分也有运气不好的成分,不排除一个投资能力特别强的人,在某一年份落后于大市的可能。
从短期来看,一个人的投资业绩主要取决于运气;而从长期来看,能力是一个人取得成功投资唯一的原因。
2. 复合收益高低
衡量一个人有没有投资能力还有一个重要方面,看其取得的复合收益高低。这里说的复合收益,是指在较长时间(至少5年)平均来看,相对于最初投入的本金,其平均复合收益的高低。
比如说一个人在十年的时间内,取得了10%的复合收益,那么我们就可以理解,这个人的投资能力是10%的复利。当然,如果另一个人能在较长的时间连续取得15%的复合收益,那么毫无疑问,这个人的的投资能力比同期只取得10%复合收益的人强。
巴菲特在连续60年的投资生涯中取得了超过20%的复合收益,无疑巴菲特本人的投资能力是非常强的。
是不是复合收益越高越好呢?当然不是!更重要的是还要看其投资行为是不是理性的,风险如何。
成立于1993年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在头4年里取得非常不错的业绩,4年4倍。然而在1998年9月23日的时候巨亏44%,到1998年底亏得只剩下4亿美元的净资产,基金管理合伙人丧失了全部投资。
为什么,前4年取得了如此不错的成绩,到第5年却亏了个精光呢?
本质上,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投资方式便不是基于价值的,而且利用了非常大的杠杆。最多的时候,其持有了1400亿的美元资产以及超过10000亿美元的金融衍生品。其杠杆之大令人咋舌,一旦遇到金融市场的“黑天鹅”便会将最初投入资产亏得精光。
查理·芒格曾说:
我认为追求不必要的高回报,很可能会使自己陷入困境。我认识一个人,拥有自己的房子,无房贷,有500万美元的证券,依靠这些证券的收益生活。他觉得自己的收益还不够高,所以他对自己说,我要做点事情增加回报,于是他就出售卖出期权,用自己全部账户作抵押。当时正好是网络股的未担保看跌期权价格最高点,结果他的钱全部打了水漂,现在在一家餐馆里打工。
复合收益并不是越高越好,作为一个合格的投资人,应该把投资收益调整在理性的范围内,将风险放在第一位,避免任何不理性的投机行为。
如果一个人连续十年都取得了非常棒的投资业绩,但是在第11年的时候却亏了个精光,那么,你能说这是一个有投资能力的人吗?
虽然有点赘诉,但还是要将“绝对盈利”作为衡量一个投资人投资能力的重要标准。
如何拥有投资能力?
本质上,任何投资行为获利的根本来源取决于两个方面:
- 市场收益:通过低买高卖的行为获利。
- 资产收益:通过资产本身的盈利获利。
根据获利的根本来源,基于下面的两套投资哲学,只要做到一个即可获得超越市场平均的收益:
- 在资产价格远远低于价值的时候买入,而在资产价格等于价值的时候卖掉。通过低买高卖的行为获得超越市场平均的收益。
- 长期持有伟大公司,通过伟大公司自身的盈利来获利。市场上的公司非常多,真正谈的上伟大的少之又少,通过长期持有伟大公司所获得的资产收益将远远大于市场的平均。
基于上面的投资哲学,作为一个投资者的主要工作内容有两个方面:
- 选择伟大的公司;
- 在价格低于价值的时候买入,长期持有。
第一点涉及到对于行业和公司本身的理解,研究公司将来盈利的稳定性;第二点涉及到估值方法和数量分析。
除了这两点之外,投资者不应该在别的方面浪费时间。很多人尝试通过小道消息、研究宏观经济的变化以及预测市场等行为来做出投资决策,最终的结果往往得不偿失。
正如彼得·林奇所言:如果你每年花十分钟在研究宏观经济上,那么你就浪费了十分钟。
理性
投资的本质如此简单,然而真正按照这个原则去做的人却很少。这是为什么呢?
斯蒂芬·柯维在他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说道:
刺激与回应之间存在一段距离,成长和幸福的关键就在于我们如何利用这段距离。
很多人都不能忍受价格的起伏波动,因为价格上涨而高兴,因为价格下跌而感到沮丧。其心情也随着市场价格的起落而起伏不定,可能采取预测短期市场的行为、会因为价格的起伏而频繁交易。。。
更重要的是,市场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处于极度低估或者高估的状态。一个人的情绪和意志,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常常被消磨殆尽。
那么如何才能避免刺激与回应的距离给自己带来损害,并从中获益呢?
在一次聚会上,有一位女士坚持让芒格用一个词总结自己的成功,芒格的答案是:理性。
查理·芒格说:
我认为理性能带来巨大的利益,它是高度的道德义务,必须自觉把握它并时时用磨刀石磨砺,那些不能坚持的人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另外一面。
由于刺激和回应的距离,坚持理性和原则才显得那么的可贵。
如果坚持正直的瞬间便可以让人过得很好,便没有人走歪门邪道了;如果坚持投资能让人及时获利,便不会有人去投机了。
世间之事大多是这样,坚持理性的人在有的时候可能显得有些“愚蠢”,因为没有得到及时的好处。
虽然,正义往往迟到,回馈有时也显得遥遥无期。
但迟到并不意味着缺席,“遥遥无期”并不意味着永远无期。
坚持理性并不容易。
我坚信:风雨过后,定见花开。
年度十佳书单推荐
今年,截止2017年12月25日,我一共看了147本书,以下是从中筛选出来个人收获比较大的10本书。里面的书,有的我曾反复阅读过很多次。
1,《通往奴役之路》
精彩书摘:法治首先就意味着政府本身和任何公民一样要受预先制定的法律规则尤其是宪法所约束,这才是“the Rule of Law”。
——《通往奴役之路》第六章:计划与法制
2,《商界局外人》
精彩书摘:使墨菲能够超过佩利的公式简单到难以置信:专注于那些商业特征非常有吸引力的行业、有选择地利用杠杆买入偶然出现的大资产、改善经营、支付债务;重复上述做法。
——《商界局外人》特质1:效率决定生死
3,《次第花开》
精彩书摘:人生充满烦恼,但如果能以烦恼为契机去勘悟世间万象的本质,从烦恼入手去实现止息烦恼的最终目的,那么这样一个充满烦恼的人生就是我们解脱的最好机缘。
——《次第花开》第一章:珍宝人生
4,《金融的本质》
精彩书摘:金融危机和恐慌往往发生在这样的情况下:各类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的资产端往往都是低流动性资产,而负债端都是高流动性的短期负债。
——《金融的本质》第二讲:金融危机的前奏
5,《爱有八种习惯》
精彩书摘:哲学的意义在于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
——柏拉图
6,《正见》
精彩书摘:悉达多的目标并不是要快乐。他的道路并非终究引导到快乐。相反的,它是一条直接的道路,通达痛苦的解脱、妄念和迷惑的解脱。因此涅槃既非快乐也非不快乐——它超越了一切二元的概念。涅槃是寂静。
——《正见》第四章:涅槃超越概念
7,《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精彩书摘:您想不想找到一种双赢的解决方案来让双方都好过一些?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第九章 习惯六:综合绩效
8,《聪明的投资者》
精彩书摘:投资业务的利润不应该建立在乐观情绪的基础上,而应该建立在理性计算结果的基础上。
——《聪明的投资者》第八章:投资者与市场波动
9,《活出生命的意义》
精彩书摘:我才意识到,原来爱的力量是那么的大。曾经我以为,爱就是一种在身边的习惯,我以为爱是一定需要两个人的对话的。 我没有想到,当心里有爱的时候,会变成一种信仰,成为活下去的动力。 我们总是在生活中不断的学会爱。
——《活出生命的意义》第二部分:爱之意义
10,《奥马哈之雾》
精彩书摘:在巴菲特眼中,股票更像是一艘驶向彼岸的航船,而不是冲浪的舢板;股票投资就像是一场财富人生的马拉松比赛,而非短跑竞逐。因此,巴菲特在规划自己的投资目标时,通常以510年为一个周期,而不是像市场上大多数人那样,以年、季、月甚至周来规划自己的投资。对于巴菲特那些看起来已经失败的行动,我们总是那样快地给出结论。因为,巴菲特本人采取行动着眼点大多是“510年后我在哪里”,而我们的思维习惯却大多是“1年后我在哪里”。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规划周期。用短期的表现去评价一个基于长期规划的行动,龟兔赛跑的情景就将一再上演。
——《奥马哈之雾》第二部分:误读五 龟兔赛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