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觉醒了这样一个意识——生活中几乎所有的问题其实都是沟通的问题。我是个健谈的人,这样的特点让自己一直活在一种错觉当中,以为健谈就是会说话。
工作之后,很多问题都要经过沟通才能达成,这个时候也才发现自己真的只是能说,而并不是会说。正好这一阵比较闲,给自己定了一个通过阅读提升沟通能力的计划,通过樊登读书会和得到解读了解了《关键对话》这本书,把其中的主要内容整理如下,大家一起学习。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关键对话,它有三个特点:
谈话完成后后果可能会很严重;
谈话过程中双方的情绪可能会很激动;
双方的意见从一开始就有很大的分歧。
举一些简单的例子——指出老板的错误、跟老板谈升职加薪、和叛逆期的孩子交流等等。
我们要先意识到某个场景有没有展开关键对话的必要,衡量之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需要先进行一些自我准备:
了解谈话成功的前提是要保持双方100%的坦诚与尊重,相关信息能够自由的交流。
提前让自己回归理性,保持冷静,意识到我们的一切问题本质上都与他人无关;
意识到生气不过是一种想要自我发泄的借口,是一种逃避与推卸责任的方式;
问自己四个问题
1)通过这次谈话,我希望为我达到什么目标?
2)通过这次谈话,我希望为对方达到什么目标?
3)通过这次谈话,我希望为我们的关系达到什么目标?
4)为了达到这些目标,我需要做哪些准备?
做好以上的准备工作后,就要进入真正的谈话阶段了。在这个阶段,我们最能控制的依旧是我们自己,所以以下几个对话时的点是需要我们格外关注的:
自信——随时可以接受任何讨论与沟通;
谦逊——语气平淡,表述客观事实,不带主观决断;
不试图强势控制谈话——不过度强调自己的观点,打断对方,使用绝对性的字眼,经常改变话题;
不通过地域、知识层次等给对方贴标签;
不通过贬低和威胁去攻击对方。
在关注以上几个点的同时,我们要使用能够指导我们开展对话,并且成功达到自己目标的沟通技巧——综合陈述法:
首先分析事实——从争议最少、最有说服力的事实谈起,这个过程中要注意,我们不退缩也不攻击,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对方,不拐弯抹角,直截了当的陈述事实,同时要充分尊重对方,不带任何的主观色彩和情绪;
说出自己的想法——这些想法是自己根据上述的事实得出的结论;
征询对方的意见——表明自己的兴趣,鼓励对方说出他们观察到的事实和他们的想法;
确认感受——表示自己理解对方的感受;
做出试探性的表述——可以是陈述自己的想法,也可以根据对方的意见试探性陈述对方的想法;
鼓励做出尝试——创建安全的对话氛围,鼓励对方说出不同的甚至对立的观点,必要的时候可以主动引导对方,根据他们的表述猜测他们可能的想法。
在整个谈话过程中,我们都要让自己时刻处在聆听、观察、思考、调整互为一体的状态,切忌只顾表达自己而忽略对方的感受,这些特点能够让我们时刻警觉对话氛围是否安全。那么如何意识到氛围被破坏了呢,可以从三个方面得出结论:
对方开始嘲讽或者是乱夸奖,甚至于选择性的表达观点;
对方顾左右而言他,回避问题;
对方随便找个理由退出对话;
出现一方沉默或者是双方暴力相向。
一旦发现谈话氛围破坏,就应该马上停止对话,给双方一些时间重新回归理智。
我们在进化过程中,遗传了猿人祖宗的一个特点,就是在面对危机、冲突的时候,会表现出两种状态——攻击或者逃跑,无论我们选择哪一种方式,我们的血液都是会自动向四肢流动,从而使我们的大脑一篇空白,所以这个时候不应该做任何事情。
在对话暂停的过程中,首先要进行自我反思,反思我们自己是否违背了自我要求的五点,具体的反省思路如下:
先对自己的行为方式进行回顾——我是否表现出沉默或者暴力的应对方式?
然后确定行为背后的感受——是什么情绪导致自己做出这样的行为?
分析感受背后的想法——产生这种情绪的想法是什么?
继而寻找想法背后的事实——这种想法的形成有何依据?
反思的目的,就是要让自己努力把想法和事实分开,避免自己被情绪一时主导,而丧失判断能力。
学会忽略掉那些消极的话语,那些让自己恼怒的言行,不要去追求公平,要时刻紧盯自己的目标。只有弱者和心智不成熟的人才会去追求公平,强者和心智成熟的人只注重解决问题。在大脑中回想自己的目的,然后深呼吸,重新进入沟通。
记得电影《教父》当中,老教父维托曾劝诫他的大儿子桑尼时说“永远不要被你的对手激怒”,当时听完就随手记下了这句台词,等了解这些沟通原理的时候,才发现真正理解了这句话。而且,现在回想起来,白兰度先生扮演的老教父就是一个沟通高手,面对丧子之痛,他依旧能够温文尔雅的和对手探讨具体的问题,不得不让人佩服。
经过反思,如果自己没有表现出激烈的情绪,那就分析对方的反应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是不是因为自己的表达方式有问题,没有让他感受到尊重,意识到这个问题后,通过以下步骤重新开始对话:
如果确有不尊重,要勇于道歉,记住自己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不是为了维护自己无用的面子;
用对比说明的方式,向对方陈述自己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同时说明哪些情况不是自己想要的;
积极寻找共同的目的,先暂时放下自己的期望目标,探寻前述对话中对方的目的,试着寻找双方的共同目的,并且要强调这个共同目的;
主动邀请对方和自己一起探寻对彼此都有利的选择或方法。
通过以上的方式,我们会营造一个安全的对话氛围。当氛围修复之后,我们就应该重新拾起自己的谈话目标。这时候,我们可能发现自己正在面临一个特别棘手的问题,那就是对方的目标和我们的目标相差甚远,那该如何让对话进行呢?
赞同:首先要找到对方观点当中自己认可的部分,然后表示赞同,拉近双方的距离;
补充:找到对方在讲述过程中的盲点,进行补充说明;
对比:不必急于否定对方,邀请对方和自己一起寻找和研究两者的不同之处,再次采用综合陈述法沟通。
以上,基本上就是我这两天通过阅读和听解提炼的关于《关键对话》这本书的主要知识点,整个过程中自己也有一些特别强烈的感受。
首先是自己面对这些关键对话的时候,基本上都是逃避的态度,因为讨好型人格的缺陷,没有勇气去面对尖锐的问题。而且一直是一个和事老的姿态,所以害怕直面争执的局面。
其次是自己在平时聊天时,因为表现型人格的关系,加上太过健谈,所以总会不经意的控制聊天氛围,越聊越嗨,完全忽略了旁边人的感受。这一点真的要向所有和我一起“共局”过的人道歉,下次再这样的时候,大家多多提醒我。
再次是关于道歉的,有时候两个人因为关系的亲密,会自以为是的强加给对方很多自己的想法,基本逻辑是“你是我的……你就应该……”,很多亲密无间的人争论不休,就是因为没有逃出这个怪诞的逻辑圈。而通过道歉,可以暂时的让两个人从亲密关系的捆绑当中挣脱出来,重新回归陌生人的姿态,有助于我们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去应对情绪和冲突。
最后是我们很多时候可能还没开始沟通,就已经满含怒火,蓄势待发了。其实未开局,我们就已经失败了。对方几乎在没有意识的情况下,就启动了我们自身内部的核武器按钮,让怒火吞噬掉我们。
整个沟通的过程,甚至于处理任何事情的过程,都是理性与情绪对抗的过程。理性是由自我内心升腾而起的,让我们铭记自己的目标,然后拉着我们向目标靠拢,而情绪往往是应对别人时产生的应激反应,总是把我们拖向与目标相反的方向。从这个角度看,所谓的人生就是一场修行,就是要达到自我控制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