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散步,沿着一条小路,经过两排房屋,再跨过一道铁轨,就到了河岸边。今天的天气多云,使得天地间整个色调偏冷。远远望去,河水平静无波,像整块碧石,墨绿的颜色,和对岸的山峦融为一体。我站在岸边,看着这一江水,脑海中响起了熟悉的旋律。“我的生活和希望,总是相违背。我和你是河两岸,永隔一江水”。想起这句歌,心头一热,鼻头一酸,竟然有些想要落泪。现实生活和理想之间总是有难以逾越的鸿沟。
《永隔一江水》,记不得第一次听这首歌是什么情境了,只是很喜欢它的旋律和声音,一听到便深深地印入了脑海。这首歌创作于上世纪50年代,作词作曲演唱都是王洛宾,改编自苏联1959年电影《渴》的插曲《两道河岸》。歌曲讲述了一对被江水阻隔的恋人咫尺天涯的无奈。
听到或者想到歌声的时候,我眼前总会不由得浮现出咏梅和栾树夫妇合唱《一江水两只鹅》的画面。这首歌是在原曲《永隔一江水》和《两只鹅》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相比之下,经由“我要哭,我要唱,我要欢乐,生活就是这样”的咏唱,为原作的哀伤无奈更添几分不一样的乐观风采。
其实在看到他们合唱的视频之前,我一直是没有看歌词盲听,总是把歌词想象成,“我和你【诗】河两岸,永隔一江水”。虽然不甚通畅,但是一个“诗”字仿佛带来了不一样的想象。以至于,知道正确的歌词后,每次听到歌声,仍然能想到那股诗意。正因如此,我对这首歌印象格外深刻。
咏梅是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一个女演员。第一次留意咏梅,是因为电影《地久天长》。
那时,我已经习惯了两倍速看视频,很少能静下心来跟着导演的视角去体验电影里的故事。可是那天,我是用原速看完的《地久天长》。电影的节奏看似缓慢,却抓人眼抓人心,跟着镜头,仿佛可以走进电影屏幕,变成电影里面人物的眼睛,去看他们的世界。
电影通过两个家庭的故事反映了改革年代的社会背景和痛点。两个原本亲密的家庭,因为一场意外,失去了其中一个家庭的孩子。两家关系因此破裂,失独的刘耀军和妻子远走他乡,虽然领养了一个孩子,但是始终无法释怀伤痛,和养子也关系紧张。留在当地的沈英明夫妻,也因为歉疚和隐瞒真相而过得并不畅快。及至年老重逢,两家人坦诚相对,往事已随风而逝,似乎又能再唱友谊地久天长,然而心中的伤痛与隔阂如何真能完全消弭。美好的过去都不复存在,就像永隔一江水,昔日的好友近在咫尺,却遥不可及。
电影中人物的发展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发展变迁,从国有企业支撑社会到一步步改革开放。也让人看到了计划生育的残酷和失独的痛苦。我永远都记得咏梅扮演的刘耀军妻子在失去孩子之后和丈夫生活在海边的样子,那张面孔,是一张典型的中国女性隐忍的形象。神色与目光中透露出承受岁月苦难之后的痛苦与坚韧,生活再难,内心再苦,仍然像野草一样努力地活着。
那样一张平凡的脸孔,却能深入人心,让人久久无法忘怀。和舞台上落落大方、自信优雅的咏梅判若两人。我想这是一个演员的修养与境界,演什么人物便能让观众相信她是什么人物。演员本人和角色之间,也是永隔一江水,明明是同一个人,却迥然不同。
最后附上《永隔一江水》歌词:
风雨带走黑夜 青草滴露水
大家一起来称赞 生活多么美
我的生活和希望 总是相违背
我和你是河两岸 永隔一江水
波浪追逐波浪 寒鸭一对对
姑娘人人有伙伴 谁和我相偎
等待等待再等待 心儿已等碎
我和你是河两岸 永隔一江水
我的生活和希望 总是相违背
我和你是河两岸 永隔一江水
黑夜过去到黎明 像飞鸟身影
我没有另外的人 只等你来临
等待等待再等待 我心儿已等碎
我和你是河两岸 永隔一江水
我的生活和希望 总是相违背
我和你是河两岸 永隔一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