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找到想做的事》
[日]八木仁平
106个笔记
第三章 能最快找到想做的事的公式:自我认知法
>> 第三章
能最快找到想做的事的公式:自我认知法
>> 不知道“想做的事”,仅仅是因为不知道这句话的含义
>> ·“人生坐标轴”是什么
·“自我中心坐标轴”是什么
·“真我本色”是什么
>> 他们真正需要的是明确的目标意识,即回答问题时“到底要发现些什么?”。
>> 不知道“想做的事”是因为不会将词语分类。
>> 不是靠“直觉”,而是靠“逻辑”找到想做的事
>> 误区:通过直觉去寻找。
事实:通过系统的理论去寻找。
>> 通过自我认知法的三大支柱找到“想做的事”
>> 1.喜欢的事
2.擅长的事
3.重要的事
>> 公式1:喜欢的事×擅长的事=想做的事
>> 总结如下“喜欢的事”(热情)的特征:
·感到有兴趣,并想进一步了解
·只要做与之相关的事就觉得很有趣,会想“这真的可以成为我的职业吗?”
·“为什么?”“怎么办?”诸如此类的问题不断涌现(例如:为什么机器人会动?)
>> 总结如下“擅长的事”(才能)的特征:
·做的时候很开心
·不刻意努力也能无意识地做好
·因为没有压力所以容易投入
·做的时候感觉是在做自己
·即使不是工作,平时也很自然地在做
·会觉得别人“为什么这样的事都做不到”
>> 到底什么才是“想做的事”
>> “想做的事”是“做什么(What)×怎么做(How)”的组合。What=喜欢的事,How=擅长的事。
·What=时尚
·How=做东西
·What×How=做与时尚相关的东西
>> ·What=自我认知
·How=构建体系并传授给别人
·What×How=构建自我认知体系并传授给别人
>> 不能用“想成为的人”(职业名)去考虑“想做的事”。
>> 公式2:喜欢的事×擅长的事×重要的事=真正想做的事
>> 从“重要的事”(价值观)衍生出“工作目的”
>> 想做的事=做什么?
重要的事(价值观)=为什么做(人生目的)?
工作目的=想与周围的人构建怎样的关系,想处在怎样的环境中?
>> 用我自己的工作举例(见图3-15):
·What=自我认知
·How=构建体系并传授给别人
·Why=想变得热爱生活
进而变成:
·What×How×Why=想变得热爱生活,因此构建了自我认知体系并传授给别人
>> 将三个要素组合起来,就能找到“真正想做的事”。
>> 在“就职和跳槽”时战无不胜的原因
>> ·喜欢的事→为什么选择这个行业呢
·擅长的事→怎么在这份工作中取得成果
·重要的事→为什么选择这家公司
POINT
通过这三个视角了解自己,就能在“就职和跳槽”时战无不胜。
>> 自我认知法规则1:把“喜欢的事”作为工作的想法是错误的
>> 规则1:“喜欢的事”是手段,要先找到“重要的事”。
>> 自我认知法规则2:在寻找“喜欢的事”之前,先找到“擅长的事”
>> “在寻找想做的事时,先不要考虑金钱方面的制约和能不能做到。只需要考虑如果什么都能做到的话,你想做什么。”
>> 你可以用下面的顺序来找到“真正想做的事”。
1.重要的事
2.擅长的事
3.喜欢的事
>> 自我认知法规则3:不要考虑“实现手段”
>> 首先,请找到对自己的来说“重要的事”(价值观)。然后决定“我为了什么而工作?”的工作目的。比如我的工作目的是“让更多的人热爱生活”。想做的事是实现这个“工作目的”的手段。
其次,从“擅长的事”中寻找想做的事。这是为了让人有“只要用自己擅长的事,什么工作都可以做”的自信。然后找到“喜欢的事”。以我为例,“擅长的事”是“构建体系并传授给别人”,“喜欢的事”是“自我认知”。那么“构建自我认知体系并传授给别人”就是我“想做的事”。“为了让更多的人热爱生活,构建自我认知体系并传授给别人”是“真正想做的事”。
最后,如果决定了真正想做的事,就要决定实现它的“手段”。以我为例,我的手段是“运营项目”“写书”“在YouTube上发布视频”“写博客”等。
第四章 找到指引人生的指南针:重要的事
>> 第四章
找到指引人生的指南针:重要的事
>> 保持动力不减的工作方法
>> 自己不会厌倦是绝对条件。思考怎样用自己想做又不会厌倦的事给他人带去快乐,才是真正的工作吧。
>> 以价值观为中心工作,就能一直保持工作动力。
>> 要理解“目标”和“价值观”的区别
>> 打个比方,“重要的事”(价值观)是一直持续前进的人生方向,“目标”是这条路途中设立的检查站。
>> 辨别“真正的价值观”和“虚假的价值观”的方法
>> 明白什么是自己的价值观后,我们再确认一下其中是否混入了虚假的价值观。
>> 把每一件事都拿出来问问自己:是“我想做”还是“我应该做”?一旦出现“应该做”“不得不做”的答案,那便是别人对自己的期待,而不是自己真正期望的
>> “我想做……”是真正的价值观。
“我应该做……”是父母和社会强加给你的虚假的价值观。
>> 5个步骤找出真正的价值观
>> 1.回答5个问题,找出价值观关键词。
2.形成价值观思维导图。
3.从“以他人为中心”的价值观转变为“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
4.列出价值观排序,确定优先级。
5.确定工作目的,工作自然顺利进行。
>> 我可以自信地说我是为了以下5个价值观而活的。
1.审美意识:过着美好的生活。
2.热爱:热衷于想做的事。
3.成果:追求成果,也给别人带去好的成果。
4.好奇心:随兴趣行动。
5.简单:过少有彷徨、潇洒的生活。
>> 无法很好地回答出问题时的两种应对方法
>> 首先我解释一下什么是“书写冥想”。准备一张纸,然后把想回答的问题写在纸的最上面。将定时器设定为3分钟,在3分钟内把由问题想到的内容直接写出来。
>> 步骤一:回答5个问题,找出价值观关键词
>> ·问题1:你尊敬的人、尊敬的朋友、喜欢的角色分别是谁?你尊敬或喜欢他们哪些地方?
>> ·问题2:在小时候和青春期阶段的事情或经历,对现在的你影响最大的是什么?对你的价值观造成了什么影响?
>> ·问题3:你觉得现在的社会有什么不足?
>> ·灵活性
·体贴
·充裕的时间
·对健康的意识
·和自己面对面的时间
>> ·问题4:问一下周围的人:“你觉得我在人生中比较看重什么?”
>> ·问题5:“培养孩子,或者给别人建议时你最想告诉他们的是什么?最不想告诉他们的是什么?”
>> ·最好尽可能创造出不依赖组织的收入来源→自立
·最好每天运动,维持能一直快乐生活的身体→热爱
·继续做讨厌的工作会渐渐失去自信,所以最好开始做感兴趣的事情→真心
·最好精简持有的物品和维持的人际关系,只留下最重要的→简单
>> ·现在社会不安定,所以先找个工作让自己稳定一点比较好→稳定,反义词是“挑战”
·忍耐也是工作,功到自然成,再稍微坚持一下吧→忍耐,反义词是“好奇心”
·挑战很危险,还是放弃比较好吧→维持现状,反义词是“成长”
>> 你想传授给别人的是什么?
反过来说,你绝对不想传授给别人的是什么?
>> 步骤二:形成价值观思维导图
>> 关键词越多,梳理的时候就越容易明确自己的价值观。
>> 请先把价值观关键词全部写出来,接下来把对自己来说含义相近的关键词分成一组,每组4~6个。分好之后请思考一下能概括这几组词语的价值观关键词。
>> 步骤三:从“以他人为中心”的价值观转变为“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
>> 最好不要把自己无法控制的事情作为价值观。
>> 利益志向型的目标就算达成了也无法使人幸福,实际上还会使人变得不幸。
>> ·目的志向型目标
“帮助别人提升人生的同时自己获得学习成长”→幸福度
·利益志向型目标
“成为有钱人”“想出名”→不安/失落
>> ·为什么想出名?→因为想被别人追捧
·为什么想被追捧?→为了认可自己的存在
·如果被认可的话想做什么?→不在意别人的眼光,只想按照自己的好奇心生活
·如果不出名就无法做到吗?→可以做到
>> 将无法控制的“以他人为中心”的价值观,转换为可以控制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
>> 步骤四:列出价值观排序,确定优先级
>> 1.审美意识→过着美好的生活
↑只有在热爱状态下的人才是最美的
2.热爱→热衷于想做的事
↑一旦决定做出成果就会沉迷其中
3.成果→追求成果,也给别人带去好的成果
↑认真做喜欢的事,会得到成果
4.好奇心→随兴趣行动
↑不迷茫的话很容易遵从好奇心行动
5.简单→过少有彷徨、潇洒的生活
>> 步骤五:确定工作目的,工作自然顺利进行
>> 重要的是通过忠于自己价值观的生活方式来满足自己。
第五章 只要找到“擅长的事”,就可以应用到工作中
>> 第五章
只要找到“擅长的事”,就可以应用到工作中
>> 擅长的事=通过无意识的思考、感情和行动模式取得成果。
>> “习惯”就是“擅长的事”,并不是指运动才能或音乐才能这种耀眼的才华,而是你无意识地自然而然在做的事情。
>> 比如:
·总是在观察别人
·总是想到什么就马上行动
·总是体谅别人的感受
·总是在考虑如何取胜
·总是在想怎么才能让别人开心
>> 擅长的事(才能)=无意识的习惯,需要通过回顾自己的行为去发现。
>> 由“努力改变自己”变成“努力发挥自己的长处”
>> 从现在起,不要再“努力改变自己的缺点”,开始“努力灵活运用自己的优点”吧。
>> ×努力改变自己的缺点。
√努力灵活运用自己的优点。
>> “自我提升类图书”读得越多,人越易失去自信
>> ×读自我提升类图书就会知道成功的方法。
√自己的成功法则只存在于自己身上。
>> 打磨自己的“长处”,将其变成不可替代的存在
>> 把自己原本擅长的事情高效率地发挥出来是很重要的。
>> 回答5个问题,找出自己“擅长的事”
>> ·找到10个长处
通过回答以下问题,找到在自我提升类的图书中没有的,只属于你的长处吧。
·问题1:在迄今为止的人生中,你觉得充实的体验是什么?
在寻找“擅长的事”时,经常有人建议你:“回想一下之前成功的经历吧!”确实,在寻找“擅长的事”的时候回想成功经历是非常有效的。但是,被问到这个问题时,很多人都会觉得“说是成功的经历,但其实也没什么……”,实际上,即使对客户说“请告诉我你以前成功的经历”,也很少有人能马上回答出来,所以我总是问:“你有过感到充实的体验吗?”
所谓充实的体验是指自己感到开心的时刻或者感到开心的经历。为什么通过回忆开心的经历,就可以知道自己“擅长的事”呢?
>> 区分“擅长的事”和“不擅长的事”的方法很简单。做的时候感到充实的是“擅长的事”,相反,感到疲劳的就是“不擅长的事”。
>> ·问题2:最近让你感到烦躁或是心慌的是什么事?
>> ·问题3:问身边亲近的人:“你认为我的长处是什么?”
>> ·问题4:如果明天辞职了,之前的工作中有没有你留恋的部分呢?如果你现在没有工作,请思考之前工作中的细节。
>> ·问题5:你至今为止取得过什么样的成果,你是如何做到的呢?
>> 1.在感到充实之前做了哪些事?
2.当时所处的环境有什么特点?
3.具体采取了怎样的行动?
4.经过怎样的思考采取了上面所回答的行动?
5.当时意识到了什么?
6.当时的动力是什么?
7.是什么时候失去了那种充实感?怎样才能保持呢?
8.当时觉得如果这样做会更好的事是什么?
>> 归纳自己的长处,写一份《自己的使用说明书》
>> 将擅长的事作为长处使用的方法越多,就越能在任何情况下发挥出自己的能力。
>> 写好自己长处后,用“〇”分成3个等级进行评价。
有充实感,与成功有关
〇有充实感
目前还不确定
第六章 找到“喜欢的事”,和努力说再见
>> 第六章
找到“喜欢的事”,和努力说再见
>> 喜欢的事=感兴趣、有好奇心的领域
>> ·为什么
·怎么会这样
·怎么办
>> “为钱工作的人”比不过“为爱好工作的人”
>> 如果把“喜欢的事”作为自己的工作,不用努力就会自然地沉迷其中,直接连通着自己的动力源泉,“总觉得没有干劲的日子”不见了。人生不是100米冲刺,而是马拉松长跑。
>> “因为喜欢棒球,所以选择从事与棒球相关的工作”,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 “可以作为工作的爱好”和“不能作为工作的爱好”之间的区别
>> “因为有用所以喜欢的事”不能作为工作,“因为兴趣所以喜欢的事”可以作为工作。
>> 回答5个问题,找出自己“喜欢的事”
>> ·问题1:你现在有即使花钱也想学习的事情吗?
>> 像这样把“喜欢的事”作为工作,会进入一种循环:出于喜欢而学习的东西不仅有助于工作,而且能赚钱。
>> ·问题2:在你的书架上摆放着什么类型的书?
>> ·问题3:有没有遇到过让你产生“真是太好了!”“它拯救了我!”这种感觉的领域或者事物?
>> ·问题4:在迄今为止的生活中,你“想道谢的工作”是什么?
>> ·问题5:迄今为止你会对社会中的什么事情感到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