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一段个人管理后,很多人会有一个体会:简单的事情都能完成,但复杂的或困难的事情却和实践个人管理方法前没什么变化——该不会做的还是不会。这很正常,个人管理可以让我们把会做的事情做好,却没办法让我们把原来不会做的事情变得会做。
永澄老师把任务分为简单任务和复杂任务,分别指单步骤的任务和多步骤的任务。我们可以转个视角把任务分为简单任务和困难任务,生活中的困难任务通常也是重要任务,不然的话我们放弃就是了,困难却还要做那就一定是重要任务。个人管理实践到这个时候也就到了深水区,虽然简单的小任务都可以完成的妥妥帖帖,但只要重要的困难任务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个人管理系统就一定会崩溃。
我们进行个人管理的方法都是学习来的,往往我们的心态是线性的,相信按照一套方法、一个流程,事情就可以自然的解决,这对某些人是这样的,这些人从事的他们熟悉的工作,那么只要安排好任务就能够完成。但对另外一些从事有挑战性工作的人来说就完全不是这样,作家拖稿尽人皆知,这并非是他们都有拖延症,即使他们天天努力也很难保证稿件按时完成,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从事的是创造性工作,需要花多长时间事前难以估计。个人管理方法对他们的帮助就很有限了。
就好比生活给了我们一套试卷,个人管理告诉我们只有我们规划好什么时候做第一题、什么时候做第二题……这个考试我们就可以打高分,如果我们题题都会这当然是对的,但如果我们有的题不会,而又是大分值的题,那个人管理方法就难以起到令人满意的效果了。
这时我们的认知必须从个人管理就是安排“写答案”的时机,转化为个人管理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方法。
在做困难的事情的时候推进不下去,有两种可能,一是事情困难,跟它死磕但解决不了;二是想办法引入外部资源,上网搜啊、查书啊、问人啊……发散太过。这个时候我们要做的其实是围绕这个事情问问题:完成这件事情的关键是什么?如果想解决这个关键我需要做什么?……把事情分解为一组问题,并为每个问题设计几个解决方案。这样执行计划的时候,其实就在解决问题了,用的办法是尝试法,A方法不行就B方法,B方法不行就C方法,这样既不会跟问题死磕而不能推进,又不会太发散而忘记自己要做的事情。
反推回来,制定计划的时候就不仅仅是做任务分解了,对这样的困难的、需要创造性的问题,还要做的是分析关键问题,设计多个解决思路。而这往往是现在市面上的个人管理所忽视的。
180409补充:
上面的方法还是自上而下做了规划,对更困难的事情完全不知道这两个小时做下来能做到什么程度,能取得什么成果,那么计划如何制定?如果只规定时间,就失去了目标的反馈作用和作为“进度条”的抗焦虑功能,也很容易进入假装工作状态,变成“无效的勤奋”和“游手好闲的学习”。
我们可以把“解决问题”问题当作指标,虽然没有推进,但解决了多少问题是骗不了人的,而问题的难度多少会有些估计,于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数目和难度将成为进度指标和反馈,那么困难将不仅仅是困难,也是功绩,于是焦虑会少很多。更重要的是要有记录。
对困难的事情,首先把面临的问题列出,当然有些问题是表面问题,而有些是比较根源性的问题,然后把问题系统化,再想办法解决问题。把这个过程记录下来(这是永澄老师月计划制定方法里面强调的“整理记录思考过程”),不要怕麻烦,记录的过程就是反思的过程,也是总结经验的过程。一件事情反复做而没有突破,往往是没有进行有效的思考,现在看上去用的是个笨办法,多花了很多时间,但对改进非常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