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寒露到霜降再到立冬,倏忽而来的日子让我虽有知觉但却一直无暇记录。今日期中测试,偷得浮生半日闲,及时梳理,赶紧留几爪思绪在日子里摔打的痕迹,等午间带学生物候观察,满心期待的就是孩子们的心得了。
立冬即事
秋尽江南草木黄,细雨清露湿流光。
峰峦浩荡茶烟起,雁阵惊寒逐云去。
山路蜿蜒红叶稀,落水荷塘满眼枯。
庭前红梅临水发,静待小春一缕香。
秋尽江南,沉降花园的枯草已经被最后的西风安抚,它们努力了一个春天,疯狂了一个夏天,又挣扎了一个秋天,终于找到了一丝疲倦感,耳边回荡着最后一缕秋风的催眠曲,它们像个顽皮了一天的孩子,在大地母亲裸露的怀抱里静静睡去。满山的红叶,黄叶,还有灰绿墨绿的叶子们,在瑟瑟冷雨中呼喊哭泣,它们请求天空再搭建一个豪华明亮的舞台,为它们生命中的最后一次远行做足准备。而流水则平静内敛许多,春去秋来,它由蓝绿到清白,仿佛把自己的一生都抚平了,捋顺了,涤清了,无心再争吵,只管走着自己的路。
于人而言,这应该是人生最难得的沉静时刻,静水流深,沉静下来,揽镜自照,看清了自己,也就明白了远方的意义。流水,看到了大山青涩的童年,羡慕过它的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和富贵繁华,如今也看到了秋风满山、落叶飒飒、群鸟纷飞的落寞。现在,它清楚地知道前方等待着的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但是它也知道,江上依然会有人寒江独钓,山中依然会有人风雪夜归,家中依然会有红泥小火炉。
这是自然,也是人生,春有春的青涩和蓬勃,少年心事,少年豪气,那是江上明月和山间清风,无论如何都是值得铭记的美好。夏呢,自有夏的热烈和强悍,“会当击水三千里,自信人生两百年!”可喜的是豪情壮志犹在,可惜的是时光匆匆流走,能让你撸起袖子酣畅淋漓的岁月,也会毫不留情地弃你而去。如今,秋叶纷飞,秋声满耳,大地开始褪去繁华,复归本色,走入新的再生。
就像日渐沉静的你,人生的秋天,依然是灿烂的金黄,胸中还跳跃着豪情壮志的英雄梦,刚好留给你月下佐酒,陪伴你寒夜里听风,同时陪伴你的,还有那个滞留在姑苏城外寒江客船上的游子,他的故事和诗歌,也足以让你酒入愁肠再流一串相思泪。就这样罢,在季节的渡船上摇晃,在人生的河流上漂泊,殊途同归。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在他乡,在故乡,在山中,在都市,青春少年,壮士暮年,每一阶段自有每一阶段的欢乐和悲愁。不悲不叹也不可能,悲过叹过,日子照过,但愿这余下的岁月,不再辜负。
立冬日,带学生一起学习节气古诗词。从宋仇远的诗句中嗅到一丝急切的渴盼——
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
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
从明王稚登的《立冬》中,感受到游子客居他乡的一份凄凉——
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
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
同是秋去冬来,木叶凋零,有人感叹,有人期盼,是愁是喜,全在此心。
顺着节气,顺着诗意荡漾,我们看到晚唐才子李商隐对着一池残荷感慨“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那是相思无处寄放的愁苦;南唐中主李璟对着一池枯荷感叹,“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那是盛年不再的悲哀;而古诗十九首里的那个无名女子,在这“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的凄冷中,抱着多年前情人的一封旧信取暖,她的哀愁在斗转星移之中摇晃着,“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她的青春就这样在月圆月缺中流逝了,她是张若虚笔下在月下高楼上徘徊的相思女,是曹丕笔下“念君客游思断肠”的女子,也是柳永笔下妆楼凝望数尽千帆的女子,是古代千千万万女子的命运写照,更是千千万万士子文人梦中的叹息。
“但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只不过,在这匆匆逆旅中,和驻留家中徒然等待的女子一样怨痴的,还有那出门在外颠沛流离,上下求索的游子们,他们何尝不知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但是和江月一样永恒的功名事业在远方召唤着诱惑着,“我本可以容忍黑暗,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这是命运的眷顾还是人生的考验?不得而知,总之最后,他们上路了,带着憧憬欢欣和茫茫未知的一丝忧惧,冲淡了对背后那一怀温暖的眷恋。也许,也许,来日方长!谁当初不是这样期许着!只是,从此,斜阳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永在天涯!小桥流水的缱绻,也只能在梦里依稀了。所有征途上的苦乐悲欢,圆满遗憾,也只能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了!
“自古逢秋悲寂寥”,由满眼灿烂的秋,再进一步迈入沉寂老迈的冬,任谁可能都不可能无动于衷了!这本是人之常情。秋冬交替,是运化的自然,毕竟,人非草木,而随草木摇落的,还有一去不复返的人生!白鹤乘风远去,晴空也难多得,唯有诗情长留,同时也留给在路上追寻不止的人们一串串长长的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