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之约的第一个月就要过去了,偌大的办公区域还剩下寥寥的几个人,悠闲的人们已经悠闲的走掉,忙碌的人们依然在继续忙碌。同样的工作,同样的待遇,不同的状态,不同的节奏。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工作和生活中任何一个场景,都在不断的重现人生最底层的逻辑,无一例外。
单位通知让把之前移动硬盘的资料全部拷贝回管控电脑,要加密。于是我在班后坐下来,把原来的路径再回过头来走一遍。计算机技术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它能够把现实世界里具体的人和事物都变成一串一串的数字,储存在一个一个的小房子里,当我回过头来再来看这些数字,它们就打开门一个一个的跳出来跑到我的面前,像是一条流动的河流。
记忆在这条流动的河里缓缓铺开,往事一点一点重现,我看到了那些年里各种状态下的自己。
那是2014年的小房子。我在比现在还要晚一些的时候坐在空荡荡的大厅里看文件,网点的同事们都走了,保安关掉了周围的灯,只在我头顶的区域留下一排,催促了几次之后见我没有要走的意思,嘱咐我走时记得关灯,他就回到休息区看电视去了。我是在准备主办的考试么?一定是!
我一定已经跟家里打过了电话,夫人带着女儿已经睡着了吧。我听到自己细声读文件的声音,也听到肚子咕噜噜叫的声音,我还听到自己跟自己说,我必须在今晚再多看一遍的声音!因为我没有可以倚仗的东西,除了一腔孤勇。我走出网点的大厅时,看见月亮高高的挂在天上,天空那么清澈高远。
我不惧怕黑暗和孤独,也不惧怕饥饿和寒冷。只要有一丝进步的可能,我就去争取,去追求,去努力。只是那时候我还不知道,我能够记住冗长繁琐的代码文件,却读不懂复杂百倍的人情世故,我在每次加完班聚完餐哪怕旅游的途中时时仰望回家的路,却怎么也记不住世道人心里那千万条的套路。
那是2016年的小房子。我在从宁夏回来的飞机上睡着了。那是新年前的最后一个项目,虽然颠簸,虽然紧迫,总算是搞定收工可以回家过年了。在过去的一年多里,经历比过去三十年都要精彩,那里面有对新的方向的憧憬,有对过往的不舍和留恋,有对更高更真实的规则的无意接触。接触之后发现原来的很多努力,都用错了方向,就像你用很大很大的冲劲,把自己落到了海水里。
飞机降落在新郑机场的时候,正是中午阳光正盛的时候,好多人匆忙地拉着行李走下飞机在等待区的人群中寻觅他们久别或小别的亲人或恋人,那些脚步中有多少思念就有多少欢喜;好多人一路小跑从一架飞机赶往另一架飞机,像是从人生的一个战场跑向另一个战场,那些步伐中有多少期待就有多少收获。涌动的人流像永不停歇的时间之河,携裹着一切勇往直前。
回来后我写下了这样的年终总结:
2016年过去了,感觉完全没有可以怀念的东西。想来想去,可算得上收获的,也只有3个词:
1、与“规则”多次碰撞。
根源在于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量,包括可以迎面击碎的力量,也包括可以退而求全的策略。所谓屌丝逆袭,只可能存在于作品中。需要明白,然后默默等待。苦恼比较少的人往往是能更早一步看清自己的“实际能力”的人,这使得他们可以在各种有限的空间里辗转腾挪,舞出姿态。
2、需要向“现实世界”再进一步。
根源在于需要在不同的角色间转换,这时不要区分面对的是深爱的人还是陌路人。因为他们的需求是一样的,因为他们跟我是一样的,每个的眼里都有一个他自己看到的正确的世界。虽然不可避免的要浪费很多没有意义的精力,但人生总要有一些时间是用来浪费的。所以素黑说,每个人都是孤独的,哪怕在最爱的人身边。
3、不去保护自己“脆弱的自尊”。
根源在于需要不断的努力进取,不管是取得新成绩的时候,还是念念不忘于已经失去的东西的时候。我一定需要再努力才可以。真的是越努力越幸福。如果可以读书就绝不看没有价值的新闻,如果可以陪孩子就绝不看电视或玩手机。如果什么都不想做,可以走路也可以发呆。
那是2017年的小房子。那一年我在工作之余读了好多书,有图为证,总共30本,每本记下来的都有读书笔记。如果每一年都能读这么多的书,还读的这么认真,不管这一年曾经历了什么,也都不枉了。
那是2018年的小房子。那是2019年的小房子。那是2020年的小房子。在那些小房子里的我,都是全身心投入到工作的我,为了本职岗位上的一点职责,自己小心翼翼不敢越雷池半步,还曾经把家人丢在背后,曾经让所有亲人为我让步。现在回过头来想想,很难说,什么是值得,什么是不值得。
不管值得与否,原来的自己都曾那么努力过。
十年之约的第一个月里,先后经历了暴雨水灾的余孽,去而复返的疫情,和再次降临的持续性降雨。在大自然的力量面前,真的觉得很无力。
一个月里面接连走了两位同事,都是跟自己有很大交集的人,他们的调动,不管是自己寻找的出路还是单位统一的部署,都无法改变一个既成的事实:不动一动,已经没有什么前景可言了。
这个月读了四本书,每一本都印象深刻。也许在过往现在和未来的岁月里,心灵深处陪伴的每一本书所带来的震撼和感动,才是多年后蓦然回首时最珍贵的回忆。
感谢过去多年,曾经那么努力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