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逢4.23读书日,今天读了路遥先生的小说《人生》,书中写了那个时代的爱情,于是有感而发。
我很少去思考经典文学中的爱情,要么觉得太过严肃,要么觉得距离自身有隔阂感,可是看完了路遥在这本书里的爱情,关于巧珍的,我觉得整个人都沐浴在了巧珍的爱情里,甜蜜得就像冬天里喝到的巧克力奶茶。
我想路遥对于笔下的巧珍也是极喜欢的,否则不会用那么多笔墨来写这个人物。书里有几处关于她的描写就能看出来:
巧珍看起来根本不像农村姑娘,漂亮自不必说,装束既不土气,也不俗气。
刘立本这个漂亮得像花朵一样的二女子,并不是那种简单的农村姑娘。她虽然没有上过学,但感受和理解事物的能力很强,因此精神方面的追求很不平常。加上她天生的多情,形成了她极为丰富的内心世界。村前村后的庄稼人只看见她外在的美,而不能理解她那绚丽的精神光彩。可惜她自己又没文化,无法接近她认为“更有意思”的人。她在有文化的人面前,有一种深刻的自卑感。
她怨父亲没有供她上学,成为了她人生无法弥补的遗憾,于是她就决心要找一个有文化,精神方面很丰富的男人做自己伴侣。
高加林无疑就是她眼前的人。
可是高加林先前是教师,和她明显不在一个阶层,后来被下了,她觉得有可能加林将来也会是一个阶层的人,于是她才开始表白。
她会心疼加林的境遇,甚至骂她的亲戚;她会在加林途径的路上给他香瓜;会偷偷跟随加林去集市,在加林因为脸皮没卖馍她帮他卖,用自己的钱给他贴上;她会听加林的话,去刷牙,即使闹笑话了也毫不在乎。
其实巧珍为加林做了很多,既善解人意又熨帖周到。用尽了她关于爱情的美好付出。
在这段爱情里,巧珍和加林的关系是不对等的。仅仅从家庭关系来说,他们是不门当户对的,但是巧珍不介意,加林也不介意。
他们在那段恋爱里,都是各自受着吸引。巧珍喜欢有文化的人,加林也被她的温柔与善解人意打动。
如果加林不离开高家村,那么他们的结合应该会是段良缘。
她的纯朴与真诚,一直打动着我。
加林在县里做了通讯干事,发觉了农村没文化的巧珍和县里知识分子的亚萍的差异,在亚萍表白后短暂犹豫,还是选择和巧珍分手。
巧珍哽咽说,“……加林哥,你再别说了!你的意思我都明白了!你……去吧!我绝不会连累你!加林哥,你参加工作后,我就想过不知多少次了,我尽管爱你爱得要命,但我知道我配不上你了。我一个字不识,给你帮不上忙,还要拖累你的工作……你走你的,到外面找个更好的对象……到外面你多操心,人生地疏,不像咱们本乡田地……加林哥,你不知道,我是怎样爱你……”
巧珍虽然难过,但是她一直活得明白,这是她最大的智慧,这样的智慧不关乎她是否有文化,而是面对选择做出的行为,她知道自己要什么,应该怎样去追寻。
她一开始就喜欢加林,那个时候加林读书,她觉得加林将来会远走高飞,所以她偷偷地关注着;后来加林高考失败做了教师,她觉得加林是文化人,他们之间有阶层;加林被下了成了农民,她才开始表露心迹;加林去做了通讯员,尽管她一直没表露什么,可是她明白自己和加林早晚会有分手的一天,她在农村帮加林父母,其实也是自己无助的表现。
虽然我一开始觉得家珍马上嫁给那个一直追求自己的马拴有点情节上的突兀,也有家珍冲动之下的抉择。后来一想,家珍该是从这一场恋爱里,大彻大悟了,明白自己该是做出怎样的选择:马拴一直追求她,如果最初是因为她漂亮,那么后来不介意她曾经的传闻,同为一个村子里,同样的阶层,同样的语言环境,他们的相好也是最适合的。
结尾加林被撤职回了村子,家珍姐想要报复加林,被家珍跪下求放过加林。
即使这个时候,她还是考虑的是加林以后在村子里的生活。但是当姐姐问她以后,她说不可能了,马拴是好人,自己已经伤过心,不能再去伤别人。甚至她还想让马拴给加林另谋出路。
家珍,她把一切都做得很好。唯一的遗憾就是,她不是文化人。可是那有什么关系呢,她的美丽善良,熨帖舒服,比文中那个骄傲的知识分子亚萍好太多了。
正像活了七十岁,有着自己人生哲学的顺德爷爷那样:人生,从来不是文化人就活得更明白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