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坐在电脑前,敲打着文字,以此释放内心的郁闷,也希望找到问题所在,为以后工作的开展指明方向。
一周过去了,班上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是晚自修很吵,不是一两个人吵,而是吵了一大片,老师在坐班就安静点,不坐班就像市场。关键还在我讲完纪律之后,讲完班干部要起带头作用、要管理之后。我讲的很明确,晚修不能讨论,很明确班干部要管起来。可是,让我相当失望,班干部没一个管的,都是一批不让人放心的人,特别是两个班长,完全没有起到先锋模范的作用。
不过话也说回来,我坐班的时候也不是十分安静。一方面不想浪费时间学习的时间;一方面没有深刻地认识到纪律的重要性;一方面是因为懒,懒得管,怕累。我的这种态度也应该或者说一定影响到学生。
在我的心里,始终认为学习是自己的事,自己都不负责任,谁为你负责任,自己都不爱惜时间,谁为你爱惜时间?道理是没错,但没有多少人会有这个认识,就算认识也没有这个自制力。
现在想来,一周以来,我事情做得很快,很多事都完成了,比别的班效率高很多,比如很快进行座位的编排,很快选好代理班干部并进行分工,很快安排好值日劳动,也更快地组织并买好国学书籍。在前半周,学生在完成任务上还是很积极的。我也看出几个同学无论态度还是做事方面,都很利索、有担当的。
我带着困惑甚至有自我能力的怀疑请教了老班主任,其实现在想来,这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我压根就没有好好地管理班级,压根就没有好好了解情况,没有好好想办法解决问题,只等到问题出现,才着急。在我的重心里,教学是第一位的,国学读书是第二位的,然后才是班级管理。虽然理智上明白这样不好,对班级不利,但是我心里宁愿认为自己不会管理,也不宁愿认为自己不会教书。
老班主任直接了当、清晰明白地说,要抓典型,看谁讲话,抓出来教育。我当时就明白了,这样做的道理所在,重点批评,既教育了这些学生,也震慑了其他学生。否则,不痛不痒地全班批评是没有什么针对效果的,没有什么震慑或影响力的,这就是班级管理认识与方法的问题了。
回想这一周的想法与做法,没有多少件是为班级的长期建设服务的,国学、读书算是吧,但对学习帮助不大,更难短期看出效果,关键是不利于学习,不利于家长的信任,更从目前看不利于学生的高考。
怎么办呢?要把应试教育、经典教育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我要培养怎样的人啊?当然是德才兼备的,德为基础,学习优秀,这并不矛盾,但怎么抓呢?这个工程很浩大,涉及时间长,可能长到大学时,或者工作后,也涉及人数多,学生自己的,我的,领到的,家长的,怎不让慎重考虑,思虑重重呀!
高一那一年,我对班级管理不明确,对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因为还是高一有所放松吧,现在不同了,学科压力来了,时间紧迫了,不得不让人好好琢磨这个问题。写到这时,我也才意识到,在同伴中认识到:我不善于从自身班级管理的问题中学习,就算有问题了,也没有想办法解决,而是顺其自然,放任自由,无所作为,不想作为,不认为应该要有作为,又或者安慰自己他们就是这样了。
写到这里时,我认为这是对教育作用的问题,对班级管理价值的认知问题,这是对教育的本质问题,比如教育真的会改造人吗?真的会影响人吗?作用大吗?教育是如何影响人的?教育是科学还是艺术,我们教育者应该如何教育?表象的问题一旦追究就触及到了本质的理念问题。还是有待于好好学习吧!
另外,我也请教了我认为比较优秀的老班主任,问班级的前期工作重点是什么?得到的回答是在我意识之中,可是我的情感还是有点不愿接受,对方说,认为一定是纪律与行为习惯。纪律主要是课堂与晚修的纪律吧,就是希望拥有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很少人违背纪律,大部分人或被动或自觉地遵守,是的,这是基本的,也是区别很多班级的,甚至影响班级后面发展的;而行为习惯,指什么呢?主要是指学习习惯吧,比如什么时间做什么事,什么事情不能做,染头发的、穿拖鞋的、打耳洞的、抽烟的、玩手机的。我认为他说的有道理。
那我为什么会有不愿意接受的感觉呢?因为我心里首先没有认识到这些事情对班级建设的重要性,认为那不是培养的重点、目标,我似乎更想看到目标的到达,没有耐心经营过程,这不是我擅长,不是我喜欢或想做的事情。这是不是就是说我急功近利呢?
不管怎样,多向经历学习,向别人学习,向书本学习。长期下来,也会进步很大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