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樊荣强
今天我们学习概括的方法。先要解释一下概括这个词的意思。概括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两个义项,一是指“把事物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一是指“简明扼要”。我这里先讲一讲后一层意思——简明扼要。
简单来讲,概括就是总结的说一下,大体将一件事情的重点用最简洁的语言说出来,使人容易明白清楚。我在这里使用的概括一词,与归纳、总结、提炼、综合等词的意思是相同或相近的,并不需要仔细地区分彼此的不同,在口语当中,我们也经常互换使用,反正意思就是:把长段甚至长篇的话语,用简略与要点罗列的方式展现出来。
当今中国有一个企业教父级的人物,那就是联想集团的柳传志。当有人问柳传志如何管理时,他只说了九个字,那就是:“定战略,搭班子,带队伍”。事实上联想集团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国内到国外,几十年的发展可谓波澜壮阔,别说九个字,就是用九万个字来讲也不过分。但是,你会发现这种有高度概括性的观点,更容易让人记住。
关于概括这个技能,我在前面的课程当中已经多次讲过,比如第七课讲钻石法则的时候,说主体部分要分成三点来讲,就是要求概括,而不能讲出未经概括的一堆话。在第八课讲听话与复述的时候,也强调要记住并复述清楚别人的话语,也一定要概括提炼,否则没法复述。
回想我自己小学和中学的时候,上语文课最痛苦的一件事情,就是“概括中心思想,归纳段落大意”。老师一布置这样的作业我就头大,我觉得这是一个很难的事情。不知道是自己比较愚笨还是因为上学偏早的一点,同学们都比我年长,我是班上年龄最小的一位,也许智力跟不上别人。我认为10岁以前,年龄相差一岁,智力差距也是挺大的。不过,我还是非常自豪,初中毕业时,我在我们那个乡村中学,成绩是全年级第一名。
我一再讲,中国的教育缺乏逻辑思维训练。其中一个就是没有讲明白如何进行概括,以至于我们中国人的思维,多数人今天依然是散文化的,甚至是容易混乱的。我也时常辅导一些学生参加公务员考试。其中一个科目叫《申论》。申论考试类似于中学语文,考两个方面:一是阅读,一是作文。所谓阅读,就是考查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比如给出一段或几段文字材料,让你说明某个现象有些什么特点,是哪些原因导致的,暴露了哪些潜在危机,有关部门采取了哪些措施,等等。要回答这些问题,就得有很强的概括能力。
绝大多数的人,讲话逻辑混乱、思路不清,原因之一就是不懂得概括,一开口,就是一长段长段的话语,没有任何的概括提炼,加上思路飘浮,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其结局一定就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不知所云,“一行白鹭上青天”——离题万里。
总结一下,各位在讲话的时候,一定要善于概括,否则就不要开口。概括的好处在于:第一,重点突出,容易让人明确你的观点;第二,避免罗嗦重复,简洁的语言让听众愉快;第三,层次分明,有利于你自己展现思路而不至于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