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离卦(☲)之湿热体质
《易经》中离卦“☲”象征火,火必须依附物体。这种特征在体质对应上,犹如身体有热,而这种热是依附于湿之上。这便形成的湿热体质。因此,我们今天就来谈谈离卦体质即湿热体质。
所谓湿,即通常所说的水湿,它有外湿和内湿的区分。内湿是一种病理产物,常与消化功能有关。中医认为脾有“运化水湿”的功能,若体虚消化不良或暴饮暴食,吃过多生冷,油腻、甜食,饮酒过度,脾不能正常运化而使“水湿内停”纳浊为内湿;且脾虚的人也易招来外湿的入侵,外湿是由于气候或环境潮湿或涉水淋雨或居住屋内潮湿,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外湿也常困阻脾胃使湿从内生,所以两者是既独立又关联的。
所谓热,则是一种热象。而湿热中的热是与湿同时存在的,或因夏秋季节天热湿重,湿与热合并入侵人体,或因湿久留不除而化热,或因“阳热体质”而使湿“从阳化热”,因此,湿与热同时存在也很常见。若湿较多,头部总感觉有东西裹着;若热较多,身体肿胀。湿与热缠绵,人会焦躁不安,易怒。
湿热体质者常常表现为,肢体沉重、脉数;面部油腻、多痤疮粉刺、背部臀部起小疥子;口干口苦、满嘴口气,舌质偏红、舌苔黄腻、眼睛红赤;头发油腻、脱发;心烦懈怠、急躁易怒;小便赤短、大便燥结或黏滞;男人小便黄、阴囊潮湿;女人面黄、白带多黄。
有人平时不长痘,吃辣或火锅后就长痘,还会在头发里,后背上长痘,这都是身体有湿热基础的表现。
湿热体质形成原因很多:①先天性②嗜烟酒,尤其酒是湿热的重要原因③经常熬夜,耗伤人体津液,水不足,火偏亢,一旦夹了湿,便形成闷烘烘的湿热。④滋补不当,如吃很多银耳、燕窝、冬虫夏草、乌鸡白凤丸等,滋补过度会催生或者加重湿热体质。⑤肝郁气滞,长期情绪压抑,借酒浇愁。⑥长期生活在湿热环境等,如南方一些城市。
湿热体质容易引起的疾病,常见的皮肤病:痤疮、湿疹、银屑病(俗称牛皮癣)、汗疱疹(汗疱疹一般比较容易出现在手脚这种汗腺特别发达的部位,可以表现为手足部出现水泡,被认为是由于流汗等因素导致的,因此被称为汗疱疹。),湿癣、脂溢性皮炎、酒糟鼻等。易患胆囊炎,黄疸、火热症、痈疮和疖肿等病症;湿气下循,可致男子前列腺发炎,妇女阴道炎等妇科疾病。。
湿热季节助长湿热体质,梅雨季节时期(6~7月份),人浑身软绵绵,懒洋洋,身体笨重,无精打采,舌苔厚腻,没胃口,关节有时微微酸痛,同时伴有低烧。从天人相应来讲,这时候湿热体质者则表现为易出汗,口渴,喜说话。
那么,我们上次谈到的坎卦体质之痰湿体质和今天聊的离卦体质即湿热体质又有什么根本上的区别呢?
湿热和痰湿是两种体质,湿热是痰湿加上内热,所以湿热体质相当于是两种病邪的混合体质,而痰湿体质相对较为单一。不过两种体质的调理上有相同的地方,就是需要去痰湿。
湿热体质和痰湿体质有不同的地方,表现为这个“热”字。比如说湿热体质的人,体型有的偏胖,有的偏瘦,皮肤爱出油,但是同时爱长痘,总是有口干口苦、小便短赤、大便会偏燥,有这种热象。痰湿的病人容易皮肤出油,而湿热仅是皮肤泛黄。痰湿体质者一般较舌苔白厚,容易困顿、喜欢睡觉,喜好饮酒,不爱运动。湿热体质者容易生痤疮,舌质偏红或者是黄腻,有口干口苦、身体困顿、小便短赤等表现,性格不像痰湿体质一样温和,而是比较急躁易怒的。湿热者常表现为身体沉重,在午后发热明显,即使出大量的汗,也不能缓解这种燥热的感觉。假如自己难以辨别的,最好请中医辨证诊断,及时调理。
痰湿和湿热的诱发因素也有所不同。造成湿热体质的原因也是非常多的,从中医的角度来说,主要分为四大方面:感受外邪、饮食不节、脾胃失健、情志因素,所以说湿热体质的人,要着重从这四个方面进行预防和调理。痰湿体质发生多由各种病因导致脏腑气化功能失调,气血津液运化失调,水湿停聚,聚湿成痰,痰湿内蕴,留滞脏腑,反过来影响脏腑功能。常见的病因有:寒湿侵袭、饮食不节、先天禀赋、年老久病、缺乏运动等。
不管是痰湿体质还是湿热体质,对我们人体健康的影响都是不容忽视的,所以希望有这些症状表现的朋友们,要多多关注自身的健康问题。
痰湿体质的如若选用中药治疗,可以在中医的指导下辩证论治。一般要分湿重还是热重。若是湿重,以化湿为主,可选用六一散(若阴虚,内无湿热,或小便清长者忌用。孕妇忌服。)、三仁汤(清利湿热,宣畅气机)等;若是热重,清热为主,可选用连朴饮、茵陈蒿汤,甚至葛根芩连汤等;若是湿热并重,则以利湿化浊,清热解毒为主,选用甘露消毒饮,主治温疫,邪在气分,湿热并重证。发热疲倦,胸闷腹胀,四肢酸痛,眼睛发黄,口渴,小便短赤,腹泻,舌苔淡白或厚腻或干黄者,脉濡数或滑数。
膳食上可以采用利湿清热的“泥鳅炖豆腐”或者“凉拌马齿苋”(即蚂蚁菜100克,酱油,麻油拌食。)
湿热体质者饮食宜忌如下:
1.宜食祛湿食物
如薏仁、莲子、茯苓、绿豆、冬 瓜、丝瓜、赤小豆、西瓜、葫芦、黄瓜、西瓜、白菜、芹菜、莲藕、空心菜,卷心菜、绿茶、花茶等。
2.忌食食物
羊肉,狗肉,甜食、碳酸饮料(如可乐,雪碧等)、辛辣刺激的食物(辣椒、八角、葱,花椒等)、酒、肥甘厚味(如饴糖,肥鱼大肉,火锅、烧烤,烹炸)。
[按语]
因热往往依附湿而存在。所以,应注意起居环境的改善和饮食调理,不宜暴饮暴食、酗酒,少吃肥腻食品、甜味品,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避免水湿内停或湿从外入,这是预防湿热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