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美国 Nancy McWilliams
读者:艾渼:
心理学爱好者,心理咨询师
计算机专业毕业,外企工作十五年,而后因对心理和教育学感兴趣,修读了中科院儿童发展心理学专业
人生感悟: 学会爱,看见爱
这本书是跟我的学友们(一群心理学工作者或心理学爱好者)一起读完的,感谢大家伙的全程陪伴。
看到书名时候,以为是典型的案例咨询记录和解析,翻看章节原来时候咨询中主要事宜的解读。
此书共有十章
1.案例分析与心理治疗的关系
2.访谈指导
3.不可改变因素的评估
4.心理发育的评估
5.防御机制的评估
6.情感的评估
7.认同的评估
8.关系模式的评估
9.自尊的评估
10.病态信念的评估
第一章 作者观点
主观性: 在经验主义科学家眼里,人的主观性通常被视为精确观察的大敌。而在临床治疗师的眼里,主观性却为深入观察了解人类打开了方便之门。
要想获得满意的效果,了解患者远比掌握某种治疗技术更为重要。
治疗目标: 异常心理症状的消失或缓解,内省力发展,自主感增强,认同感稳固,以现实为基础的自尊心增强,认识并处理情绪能力得到改善,自我力量及自我协调性增加,爱、工作及对他人适度依赖的能力扩展,愉悦与平和的情感体验增多。
弗洛伊德认为: 治愈患者的关键是将无意识的内容挖掘出来成为意识的一部分。
内省力
内省力已不再被当做心理变化的必要条件,但对于精神分析治疗师及大多数患者而言,内省力是治疗的一个中心目标。
内省,尤其是那种真情流露的、通常被称为“情感顿悟”的“Aha”式内省据说重要的治疗意义。
自主感
成功的动力学分析,应有部分内容涉及评估患者的自主感有何异常。
认同感
人们需要在主观体验上感到被理解,被映照,被接纳,被认可。
自尊心
提高自尊心的方法之一就是治疗师愿意被患者看成一个有瑕疵的人;二是患者对治疗师完全坦诚,治疗师接纳的态度,就能使患者倾泻心中的极度焦虑及羞愧交加。
认识并处理情绪
治疗师力图使患者了解他们自己的感受,并清楚为什么这样感受,最后使患者能自如的运用利己利人的方式处理自己的情绪。
治疗师会要求患者自由地表达脑子里的任何想法。
自我力量及自我协调性
自我力量: 身处逆境却仍能从容应付的非凡的能力。
缺乏协调性: 因压力或紧张而“一蹶不振”
自我力量和协调性: 能直面艰难的挑战,而不沉溺于崩溃或毁灭的内心体验。支离却不破碎。
爱、工作及成熟的依赖
弗洛伊德曾说过: 心理治疗的终极目标是使患者具有爱与工作的能力。
切西克非常重视治疗成功后患者从创造性及娱乐性活动中所体验到的愉悦感,因此他建议,应将弗洛伊德提出的“爱与工作”的治疗目标修正为“爱、工作及娱乐”。
弗洛伊德倾向于: 人是互不干扰的个体系统。 后续的研究者和治疗师不断发现,人类的联系无处不在,人们终生都需要释放各种情感的客体及建立客体关系。
愉悦及平和
一个成功的动力学分析能为患者指名方向,使患者相信快乐可望而可即。
精神分析治疗方向逐渐趋向人际关系,依恋和分离甚至比驱力和冲突更为重要。因此,对哀伤的重视已替换了驱力紧张。
案例分析更多是为了治疗而非研究
动力学案例分析与根据DSM做出的症状匹配诊断是两个迥然不同的过程。
治疗师与研究者对诊断过程的敏感性是截然不同的。
8个个体心理领域:
1)气质及固定的归因模式
2)成熟过程
3)防御模式
4)中心情感
5)认同
6)关系图式
7)自尊调节
8)病态信念
某些心理特征在作初步假设时就能考虑到,而其他的特征则须在治疗过程中才会陆陆续续地浮现出来
第二章 作者观点
初识访谈经常往返徘徊,那是因为治疗师必须遵从患者意愿安排访谈,而不允许其刻板地遵照某一个程式.
在访谈的最后几分钟,有几件事必须完成:
1)让患者知道我在认真倾听,以及能理解他/她的痛苦
患者害怕被审判,被误解或遭到职业蔑视
2)评估患者听到我对问题的初步分析后的反应
患者对此的反应,很大程度上提示了他/她将来在治疗中如何表现
3)帮助患者建立希望
治疗师简单的一句"我想我能帮助你",就会让患者又惊又喜
4)订立契约
访谈日期及时间长短,费用问题,取消访谈的规则
治疗师恰如其分的关心自己的利益
询问患者对访谈有何感觉:
了解我们是否继续治疗关系
传达信息:我很在乎他/她如何看待治疗关系
心理治疗中的互惠原则:
经济交换情感支持及专业技能,体现的是人的互利平等而非关系上的均衡
诊断:
将诊断结果告诉患者,向其解释疾病的基本知识,并共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这些做法在我看来,体现出治疗师对患者起码的尊重。
诊断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弊端,没有一种情况会与诊断名称毫厘不差。
让患者提问:
我总是询问患者,有没有什么问题需要我回答。
缺乏治疗联盟的治疗是多么的苍白无力,而在治疗联盟中,双方都了解彼此有什么要求,以及为什么这样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