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中间信念阶段”是咨询性会谈的第二个阶段,从点到面,从一个个具体问题情境中的具体想法上升到咨询面临的某个问题领域(如学习、职场、人际关系、婚姻等领域)的认知信念的修正。这里介绍“中间信念”的内涵(态度、假设和规则),及与“中间信念”一体两面的“补偿策略”。
贝克认为,自动思维是由核心信念决定的。来访者的核心信念决定了其自动思维。核心信念是童年时形成的,父母等重要他人在其核心信念形成过程中会起非常重要的作用。中间信念是介于自动思维和核心信念之间的认知观念层级。它是核心信念在具体心理领域(或者生活侧面)的表现,是自动思维产生的心理基础。它是在成长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是应对某一新领域的心理策略(心理机制)。中间信念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态度、假设和规则。“态度”是指对某个对象的消极情绪,是个体在某个心理领域最为担忧的状况。通常情况下会被个体表示为“……是糟糕的/可怕的/危险的”。“假设”分为“积极假设”和“消极假设”,是个体认为出现某种状况就会导致某种结果的一种预期。“积极假设”是如果个体采取某种措施就可以避免消极结果的一种预期,“消极假设”是出现某种状况就会导致担忧结果的一种预期。“假设”通常以“如果……那么……”句型呈现。“规则”是对自己行为方式的具体要求,同时它是基于态度和假设的一个逻辑结果,通常以包含“应该/必须”的句型呈现。只有“假设”才能被验证是否正确,而“态度”和“规则”是无法被检验的。因此,最需要关注的是积极假设和消极假设。在实际咨询中,来访者的消极情绪主要源于消极假设,所以咨询重点放在对消极假设的验证上面。
为了说明“中间信念”和“核心信念”之间的逻辑关系,提出来“补偿策略”这个概念。“中间信念”和“补偿策略”是一体两面的关系,补偿策略上体现在中间信念的积极假设和规则之中。贝克认为,个体在形成负性核心信念以后,为了遮掩其负性的核心信念,会发展出一套心理策略(就是补偿策略),并且通过这套策略使自己看起来(不是别人看来)是正面的形象。比较常见的负性核心信念是“无能的”和“不可爱的”。具有“无能的”负性核心信念的个体,补偿策略是让自己看起来是有能力的或全能的;具有“不可爱的”负性核心信念的个体,补偿策略是让自己看起来是可爱的、受人欢迎的。常见的补偿策略有:1)努力策略;2)回避策略;3)顺从策略;4)归因策略;5)警惕策略;6)自弃策略;7)自恋策略。
“努力策略”是最常见的补偿策略之一,指个体试图通过积极进取的方式,让自己变得有能力和受人欢迎。核心信念为“无能的”个体表现:过度的努力、过度的准备,遵循最高的标准,苛求自己的缺点,追求超越他人、取得杰出成绩和全方位优势等目标;核心信念为“不可爱的”个体表现:通过讨好他人、全心付出、表现自己、牺牲自己等方式,去试图得到所有人的喜欢和认可。
“回避策略”也是最常见的补偿策略之一,是个体为避免暴露自己“无能的”和“不可爱的”负性核心信念,而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避免某些不利情境的策略。核心信念为“无能的”个体表现:避免高难度任务,避免可能失败的任务,不求上进维持现状,以便回避求助、回避批评否定。核心信念为“不可爱的”个体表现:采取避免被他人拒绝、避免他人责难、回避社会交往、回避友谊等方式,以避免与他人发生冲突,回避他人不喜欢自己的情形。
“顺从策略”是一种采取按照重要他人旨意去行事来维持自己“可爱”或者避免暴露“无能”的心理策略。个体使用顺从策略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压抑自己的需要或愿望,埋没自己的能力。这是一种牺牲自己以成全关系来保持形象的策略。核心信念为“无能的”个体表现:放弃自己的思想,按照他人的想法行事。核心信念为“不可爱的”个体表现:听从他人意见和建议的方式,按照他人的意愿行事,避免双方的矛盾和冲突来维持人际关系。
“归因策略”主要应用在个体对失败事件原因的分析,具有负性核心信念的个体对事件的原因做出避免“无能的”和“不可爱的”归因的其他解释,这类解释通常表现为自责或指责两种归因形式。核心信念为“无能的”个体表现:对于自己的不成功或者失败,往往会寻找外部的原因,例如,运气不好、缺乏机会、时机不对、任务太难等,也有个体会从自身努力的角度归因,认为是自己不够努力。核心信念为“不可爱的”个体表现:将自己不被别人喜欢、不被重视、赏识及提拔的境遇,归因于他人不公平、溜须拍马、走捷径、凭关系,或者别人偏心、任人唯亲等,也有人会从自身找原因,认为是自己做事不周全,考虑不到位。
“警惕策略”是一种防患于未然,避免事情发展下去有可能会暴露自己是“无能的”和“不可爱的”,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核心信念为“无能的”个体表现:对于自己的学习工作状态特别敏感,对别人的表现过于关注,担心自己被人超越。核心信念为“不可爱的”个体表现:过于关注别人言行表现,担心被人拒绝或者抛弃,他们可能会提前终止关系,以使自己处于有利地位,或者拒绝关系升级以免关系升级后先被他人抛弃。应用警惕策略的个体,往往会夸大危险,并且低估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这样就使得自己经常处于焦虑不安的情绪状态之中。
“自弃策略”较特殊,用反向方式证明自己是有能力的和可爱的,是一种逆向思维的补偿策略。核心信念为“无能的”个体表现:放弃努力,维持失败的局面,用缺乏动力来加以诠释。核心信念为“不可爱的”个体表现:做出一些让对方讨厌反感的举动迫使对方抛弃自己,但对方基于某些原因而无法抛弃自己,例如用自伤、自杀、自残、自我贬损的方式威胁(或控制)他人,对方基于血缘亲情、人伦道德等制约无法脱离这种关系。
“自恋策略”是,即使缺乏外部事实基础,通过自我肯定、自我夸耀等方式确认自己是有能力的和可爱的。核心信念为“无能的”个体表现:认为自己是独特的、特殊的,只能与其他有特殊才能和更高成就的人交往。核心信念为“不可爱的”个体表现:要求过度的赞扬,对他人有一种优越感,剥削他人、嫉妒他人,或者认为他人嫉妒自己,表现出傲慢的行为和态度。
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的人,其实都在使用一些相似的策略,只不过是程度不同而已。心理健康的人会适度使用补偿策略,而心理不健康的人在过度使用补偿策略。心理不健康的人往往是“努力到无能为力,回避到无处可去,顺从到无所适从,归因到片面唯一,警惕到风声鹤唳,自弃到绝处求生,自恋到自我催眠”。心理健康的人会灵活地运用多种补偿策略,用不同的补偿策略解决不同的问题,通常称之为问题应对策略。应对策略是为应对所存在的问题而采取的策略,根据问题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措施和方法。心理不健康的人在成长过程中发展出补偿策略,用来应对其负性核心信念,后来继续沿用这样的策略去处理更多的问题。因此,心理不健康的人使用的补偿策略往往是僵化的、单一的。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的人的一个最重要的区别,就是对待失败的态度。心理健康的人往往能够接受失败,因为他知道人是不完美的:有些事情能做好,有些事情做不好,自己不可能做好所有的事情,也不可能在所有的事情上都能达到极致;有些人喜欢你,就有些人不会喜欢你,你不可能让所有人喜欢,无论如何努力,都有人会不喜欢你。我们接受它就是。心理不健康的人对任何的事情都有个标准,而这个标准就是负性核心信念的防线。
补偿策略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发展出来的,是一种适应当时成长环境的心理策略,随着生活环境扩大或者生活环境变化,原来的补偿策略可能就变得不再有效了。诱因事件就是补偿策略不再有效的标志,是诱发心理问题的标志性事件。在这件事情之前,个体的生活是平静的、舒适的;这件事情之后,生活改变了,个体开始体验到焦虑、抑郁、恐惧等情绪,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例如采取回避策略的人到了青春期性,开始对异性有好感,回避策略就失效了,想与异性接触又担心被异性拒绝,严重者出现了社交恐惧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