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袁小肚
1
本书作者王瑞来以“显微镜”的方式,分别介绍了北宋真宗朝二十六年间的五个宰相和一群作为宰相预备队的翰林学士的活动,共分为七个章节,其中第七章为总结:
第―章:定位皇权,肇始宰辅专政:“圣相”’李沆
第二章:寻常作为,塑造皇权:“平世之良相”王旦
第三章:左右天子为大忠:“使气之寇准”
第四章:佞臣如何左右皇权:“瘿相”王钦若
第五章:宋代权相第一人:“罔上弄权”的丁谓
第六章:代王言者:真宗朝的翰林学士
第七章:从具体到集约
2
如何理解书名《君臣——士大夫政治下的权力场》
君权与相权两者本身就是相生相克、相辅相成,从秦始皇开始,历代皇帝便称“真命天子”、“君权神授”,被赋予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利。而相对于这种君主独裁,作者提出了“宰辅专政”的概念,指以宰相为首的执政集团在中央整治运营中的决策形态。
君权与相权此消彼长、互相拉拢、互为较量,作者王瑞文说:
如公文与印章,以宰相为首的执政集团所主持的政治运营,就像一篇公文的实际内容,而皇帝在形式上的最后裁决,就如同公文所加盖的印章。光有印章,没有内容,公文只是没有任意义的一纸空文。反之,光有内容,没有印章,这篇公文也缺乏效力。
3
这位被人知之甚少的在位二十六年的宋真宗是如何被关进了笼子呢?
在第一章中作者对真宗的性格做了大量描述:
为了巩固自己的皇太子地位,真宗谨小慎微,生怕是太宗不快。
继位前后的真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他还面临着来自自己手足兄弟的潜在威胁。
在这样的父皇手下做皇太子,真宗的精神压力可想可知。
经历了这样惊心动魄的事件(太宗病逝时,吕端等人保真宗继位),也就不难理解继位后的真宗为何每当见到吕端等大臣都又揖又拜。
宋真宗用庸懦性格终于因严酷的客观现实与巨大的心理压力而奠定。
真宗是宋朝第一位正常继统的皇帝,战战兢兢地在多疑的宋太宗身边当了多年的皇太子,又被众大臣“烛影斧声”保上皇位后,初期对臣子极为感激和依赖,同时还担心自己继位的合法性遭人怀疑,一直充满危机感,而李沆又不断向其灌输另一种危机感,常在奏报之后和真宗说水灾和盗匪等事,以让真宗常俱忧患意识,到了中期真宗逐渐摆脱压抑,终于感受到了帝王的尊严,而后期,由于士大夫各派系斗争,朝廷又陷入了混乱状态,而真宗便成了各派系争夺的筹码。在第七章作者对这三个时期的真宗分别作了阐述。
4
书中这五位宰相并非是按照在位时间顺序而述,比如寇准便是几起几落。在这五位宰相当中也并非都是忠贞之辈,也有弄权佞臣。宋真宗也曾写过一篇《良臣正臣忠臣奸臣权臣论》,恰好分别对应本书中各宰相。
在第四章作者讲到“瘿相”王钦若如何左右皇权,迫害政敌寇准,忠奸较量,此部分甚是精彩。
景德元年,契丹来袭,寇准强迫并不情愿的宋真宗渡过黄河御驾亲征,最终达成澶渊之盟,这对宋朝当时的对外关系以及后来一百多年和平局面的维持有着重要意义。事后宋真宗也是颇为欣喜,虽然当时被寇准逼迫的比较狼狈;寇准的权利和威望也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而王钦若为了打击寇准,遂向真宗进谗言“澶渊之盟,准以陛下为孤注,与虏博耳”,将澶渊之盟说成是奇耻大辱的城下之盟。
最终,寇准被罢。这段王寇之争可谓精彩纷呈,作者用“显微镜式”的手法将二人的性格描绘地淋漓尽致,宋真宗内心微妙的变化也跃然纸上。
5
书中引用不少典籍,但并没有现代文译文,所以读起来会有些吃力,虽然并不妨碍读者了解君臣相互制约的主题,但是史书中记录的有趣的事件读者不能深刻理解。一本好书不仅要让业内人士拍案叫绝,也应该让大众读者读起来兴趣盎然。
6
历史像一块块碎布,历史学家就是裁缝,王瑞来说:
没有人会做的天衣无缝。当我们久久地仰望苍穹,俯瞰瀚海,那广阔,那雄大,会让人产生一种无力感。这种无力感,在长久地面对浩瀚如烟海的历史时,我也常常生出。尽管无力,我依然还在乐于瀚海弄扁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