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长大没有主见,是因为你在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儿上不懂得尊重孩子的选择,慢慢把孩子的主见“打磨”掉了,你更没有读懂孩子其实在用自己的方式捍卫自己选择的权利。
一、孩子用哭得撕心裂肺来捍卫自己选择的权利
场景一:红绿香皂选择带来的哭闹
下班回到家,询问孩子一天的情况,孩子爸爸说:“整体还算听话,但是饭后洗手的时候非得要用粉色的香皂,我不给她,她就哭得停不下来。”我家是女宝,对粉色有着天然的迷恋,孩子爸爸说给我听的时候,我能感受到他不能理解孩子为什么会为了这么点儿小事儿,她会哭得那么撕心裂肺,觉得孩子的倔强莫名其妙、匪夷所思。我说:“如果她提的要求不是原则问题,你也能达到,也对她没什么坏处,你就满足她,让孩子为这个大哭一顿,对大人对孩子都没什么好处,孩子脾气就是被这样一点儿一点儿给激起来的。
【事后反思】对于大人来说,不就是选择一块香皂这么点儿的小事儿,对于孩子来说,这不是小事儿,孩子哭得撕心裂肺,是在捍卫自己选择的权利。
二、用大人的手段迫使孩子向自己的选择妥协
场景二:外出选择穿鞋子的妥协
外出选择穿鞋子的时候,宝宝要穿毛毛虫的鞋子,家人觉得天气冷,就让宝宝穿另外一双靴子,可是,孩子说不要,一定要穿毛毛虫的鞋子,不给穿就不配合。家人就说你要听大人的话,要乖乖的,这时候,孩子撅着嘴,就是不同意。这时候家人开始说,毛毛虫的鞋子不好看,另外的鞋子更好看,外貌党的孩子听到说不好看的时候,开始动摇了,说好吧,穿好看的靴子。这时候,大人满意地带上孩子出门了。
【事后反思】其实说实话,另外的靴子并没有毛毛虫的鞋子好看,大人故意用“不好看”打压毛毛虫,孩子最后妥协,顺从了大人的意愿,大人意图“得逞”的同时否定了孩子的审美,孩子向自己的选择妥协。我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家人听,家人觉得我小题大作,说不是为了孩子不着凉吗?我说,这对于大人来说,真的是一件小事儿,但是,如果这样下去,孩子出门时候肯定会问,妈妈我穿哪双鞋子?妈妈我穿哪件衣服?她习惯了大人为她做选择,她就会越来越依赖父母为她做选择,最后长成一个没有主见的孩子。
三、尊重孩子的选择的同时,适当引导,为孩子打开另外一扇窗
场景三:妈妈,讨厌的绘本我不看
简书第一篇文章《只需四步,我让两岁多的孩子爱上了读书》提到,我家宝宝已从妈妈有意识的培养阅读习惯变成了自发地阅读,每天睡前读书的习惯继续保持着,现在孩子已经开始期待与妈妈一起读书的睡前故事时刻,在外工作了一天的我也更加期待与孩子甜蜜温馨的睡前故事时光。
现在每天的做法是:每天读一本新的绘本之后,再从以前读过的绘本中,由宝宝自由选择一本她喜欢的,有时候她会连续几天只选择自己钟爱的,我会尊重她的选择,和她欢快地读完之后,也会把被她打入冷宫的书用她感兴趣地方式讲给她听。
今天的bedtime story,孩子看了一眼新增加的书的封面,就发出一种不喜欢的嘟囔声,因为把她揽在怀里,就没看到孩子的表情,我就模仿她发出的不喜欢的嘟囔声,然后说,你不喜欢这本书是吗,孩子不好意思地说,是的。我俩哈哈大笑,然后,我把书翻开,用有趣地方式把书的内容讲给她听,孩子也把自己联想到的事情讲出来,一本孩子讨厌的绘本就这样愉快地读完了。从她惊喜的目光中,能感受到妈妈为她打开了另外一扇窗。
【事后反思】父母阅历丰富,会不知不觉地帮孩子做选择。其实,要鼓励孩子做选择,当孩子做了选择的时候,你可以多给她列几个可能的选项,为她多打开几扇看世界的窗户,让她知道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然后由她再去对比和选择,比强硬地让孩子遵从大人的选择更加理性。
【若伊碎碎念】
香皂的选择、鞋子的选择、绘本的选择,在大人看来,这都是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儿,湮没在365天的琐碎生活中,更是小事儿。但在一个小不点儿的心里,这是一件件大事儿。小小的她在用哭声、用噘着小嘴、用小小的嘟囔声来捍卫她选择的权利,大人却常常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如果在这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上,你不尊重她选择的权利,孩子渐渐会变得对自己该选择什么没有自信,慢慢会遵从父母的选择,依赖父母的选择,孩子的主见就被大人在不经意间慢慢打磨掉了,那个哭得撕心裂肺、噘着嘴的小孩不见了,变成了一个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乖小孩,变成父母都喜欢的那个“别人家的孩子”。当大人为对孩子所做的选择感到满意的同时,当大人在为孩子放弃那个“不对”的选择感到欣慰的同时,当大人觉得孩子变得“懂事”不再难搞的同时,恭喜你,你已经成功培养了一个对自己的未来没有任何主见的孩子。
重视起生活中那些不起眼的小事儿,读懂孩子的情绪、尊重孩子的选择,培养一个自信而又有主见的孩子没有那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