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故事,冯骥才“脱衣服”。
1985年下半年,冯骥才应邀到美国访问。一天,旧金山中国现代文化中心邀请他去演讲。美国人参加这类活动是极其严肃认真的,必定是西装革履,穿戴整整齐齐。对演讲者要求很高,必定是演讲者口若悬河,机智敏锐,而且要幽默诙谐,否则他们就不买你的账,甚至会纷纷退场,让你下不了台。
演讲即将开始,大厅里座无虚席,鸦雀无声。主持人向听众介绍说“冯先生不仅是作家,而且还是画家,以前还是职业运动员”,简短介绍完毕,大厅里一片寂静,只等这位来自中国的作家开讲。这时,冯骥才也很紧张,这台戏不好唱啊!
只见冯骥才沉默了片刻,当着大家的面,把西服上衣脱了下来,又把领带解了下来,最后竟然把毛背心也脱了下来。听众都愣了,不知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大厅里静的连掉根针也听的见。略停了一会儿,冯骥才开口慢慢说到:“刚才介绍了我是运动员出身,这倒引发了我的职业病。运动员临上场前都要脱衣服的,我今天要把会场当做篮球场,给诸位卖卖力气。”全场听众大笑,掌声雷动。
还有这样一个故事,陶行知“喂鸡”。
陶行知先生在武汉大学演讲。他走上讲台,不慌不忙从箱子里拿出一只大公鸡,又从容不迫的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后按住鸡的头让它吃米。可是鸡只叫不吃,怎么才能让鸡吃米呢?他掰开鸡的嘴,把米硬往嘴里塞。鸡拼命挣扎还是不肯吃。只见陶先生轻轻的松开手,把鸡放在桌子上,自己向后退了几步,鸡就自己吃了起来。这时陶先生开始演讲“我认为教育跟喂鸡一样,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他是不情愿学的”。
晨读材料里说演讲的前20秒至关重要,前面两个演讲者上台就引起了听众的注意与好奇心,再配以精彩的言辞,一下子就抓住了听众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