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说】原创,转载请标出处
你家孩子会偷东西吃吗?知道你为什么会导致他们偷吃吗?如何利用孩子的心理轻松解决这样的问题?
记得我家熊孩子阿瓜3岁的时候,他爸给他买了一盒各种小动物形状的水果糖,看起来很有趣并且很可口,孩子很喜欢吃。阿瓜奶奶担心糖吃多了对牙齿不好,就把糖放在冰箱顶上,每天只能给孩子拿两颗。
没多久,他奶奶回老家,有一天我从厕所出来,发现熊孩子搬着小板凳站在冰箱前面,看到我出来,随即紧张地用手捂住鼓鼓的嘴巴,那样子很滑稽。
“你在吃什么呢?我也可以吃吗?”
熊孩子“啊”张开嘴,嘴里滚落了两颗糖,一看嘴巴里面竟然还有4,5颗!打开糖罐,我发现买回不够两周的糖,现在就只剩10块了,这孩子瞒天过海了得呀。
“你一下子吃这么多,是担心下次吃不到是不是?”孩子抿着鼓胀胀的嘴巴猛地点头。
“这样吧,剩下的糖让你自己保管,妈妈相信你的自制力很好,每天只吃2颗。”孩子愣了愣后一阵兴奋,他从没想过自己能“掌管”一个糖果罐呢!
他难抑心中的激动,抱着糖果罐跑到家里的书架前,把罐子藏在了书的后面,一边轻拍罐子一边轻声跟我说:“不让奶奶发现”。我觉得很逗,但同时也表示理解,因为我这样的举动对孩子的奶奶来说就相当于把“老鼠抓进米缸”,孩子不一下子吃光光是难以想象的。
几天过去了,我突然想起了这事儿,趁孩子睡着时把他的糖罐拿出来揭开一看,3天刚好少了6颗,看到孩子如此坚守承诺感到很欣慰。作为心理迷的瓜妈,第二天赶紧称赞了一下孩子,强化一下孩子的好行为(这种方法心理上称为阳性强化法)。自此之后,瓜妈再没限制过孩子什么,孩子也很懂得自我管理。因为妈妈相信他,他也感受到那份信任。
朋友听了我的建议,也如法泡制,女儿偷吃鸡翅就让她一次吃个够再没偷吃;倒是在吃糖这事儿,孩子一开始没法控制好自己的欲望,还是几天就把一罐糖吃光了。朋友焦急地问怎么办。“再给孩子一次机会,相信她!”
她跟女儿说:”我原本希望你能守规矩,每天只吃两颗,但是你没能做到,妈妈有点失望。“孩子露出内疚的表情(内疚是有效沟通的开始)。
”妈妈相信你下次一定能做到的,对不对?”孩子点头。
“但因为你这次没守规矩,本来能吃20天的糖果,现在7天就被你吃光了,现在妈妈只能到20天的时候再考虑要不要买了。但你说下次一定能做到,妈妈就不责怪你了。如果下次买的时候,你会按照规矩每天只吃2颗吗?“孩子又点头,露出感激的表情。(感激是自我弥补前的典型特征)
果然,朋友第二次买糖果的时候,孩子自己把糖罐管理得非常好,每天再也没超过2颗,甚至每天吃完2颗还会跟妈妈汇报,没多久,孩子对于吃这种糖果的欲望已经可有可无了。
大家是否留意到有这样的一种奇怪的现象:
大人越是限制,孩子的欲望越是强烈;越是不能得到的,孩子越是想得到?一旦完全得到了就不那么吸引人了。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越容易满足的东西越不能提供长久的动力。
将糖果罐全权交给孩子,轻易满足了孩子拥有的欲望,因为有些孩子可能并不是喜欢糖果,而是喜欢拥有很多糖果的感觉,所以一旦让他们实现了这种感觉,守规矩不再是难事;如果有些孩子真的是被糖果的美味吸引,将糖果罐全权交给孩子,在轻易满足了他们的嘴馋需求后,在下次他们的欲望就不如从前了;还有第三种的孩子,将糖果罐全权交给他们,意味着赋予重任和信任感,他们会带着神圣的使命感认真地执行。
相反,如果非常难以拥有的东西,这种东西在孩子眼里能提供长久的动力,催使他们孜孜不倦、千方百计地得到,为的就是滋润一下内心的小欲望。所以越是阻止,结果往往会跟大人希望的相反,孩子屡屡偷吃的心理真相便是如此。
为什么还是有孩子因为贪吃糖而蛀牙或肥胖呢?
那一定是大人一边阻止一边每次满足一点点,效果就像拿出一颗话梅每次给孩子舔一口放回罐子,不理会孩子嘴馋的口水直流,撩拨起他们的欲望却不能满足,因此带给孩子持续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