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越是耳熟能详的东西,往往越是一知半解。
所以知道和真的懂得之间,存在巨大的鸿沟。
(=_=)
就拿刻意练习来说,其实是老生常谈了,毕竟对于刻意练习这个词早已不新鲜。
关于刻意练习,最深切的领悟就是各种畅销书里推崇的"一万小时理论",号称作为凡人的我们只要训练的时长足够,就能一举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其实不然。
因为我们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关于《刻意练习》这本书的解读,讲的好的人不少,早已耳闻书中相关学习方法的人就更多了。
但是,知道有这个能"变得更优秀的秘籍"存在,就真的能给我们带来实际上的改变了吗?
回答显然是否定的。
我们对知识的一般处理路径经常都是这样的:
耳听之,嗯!很好!
然后回味之,还是很好!
但是,就是坚决不去用!!!
所以,在实际操作上运用它的人就相对少许多许多了……
今天不说畅销书里提取的所谓"一万小时理论"效果威力如何,咱就从平凡人的生活实际出发,看看如何让"刻意练习"这类实用知识,运用起来,从而对我们的生活带来积极的改变。
下面分享一下我的工作观察。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现在的工作就是每天和孩子们一起学习、成长。
今天也是集中改卷的日子,当我看到自己班上孩子的成绩时,我发现每个孩子成绩大体在什么范围我好像有预知,就是大概都知道学生对所考知识点的掌握程度都在几斤几两之间。
一个是跟孩子们处的时间长了,很清楚在每个代表成绩的分数背后,都是怎样一个个性格迥异的孩子。
另一个是,每个知识点在讲授的过程中就发现,不同的孩子其对新旧知识的处理模式就有巨大的差别。
成绩偏好的孩子,他们并不知道什么叫刻意练习,但是却深谙其中之道。观察总结如下:
1.如果孩子表现出对某个学科感兴趣,那么该科目的成绩短期内差不了。
2.孩子的兴趣可以是对学科纯粹的兴趣,也可以是因为喜欢科任老师而对学科开始感兴趣,总之他们感兴趣的出发点不一定相同,但是仅仅是兴趣是不可持续的,需要有内在驱动力,这类孩子他们内驱力很足。
怎么说呢?即,他们具备第二个特征"变得认真"。他们会为了想要持续获得好成绩,而定时主动、高质量甚至超量的完成作业,这个内驱自然主动还很享受。
3.他们上课学习或者是日常解题过程中注意力高度集中(专注)。在我们眼里好像孩子们的注意力都天然很难集中,但是观察发现,懂得学习方法的孩子就是很自然的投入,注意力集中没有特别的障碍。
4.这类孩子在看题解题过程中更懂得如何灵活处理。那些难度系数大,所谓的新题型、灵活题,对他们来说失分率不高,相反的那是加分拉开差距的好时机。
即,有了越扎实的基础,他就越能举一反三(创新)解决灵活问题。
你能从你的孩子身上,看到刻意练习存在与否的影子吗?可以试着对照一下~
这里推一个007神级学霸,被剑桥大学无条件录取00后:
https://mp.weixin.qq.com/s/YvFV8D8Hfwm7QULp178vRw
他写"中学生如何实现对老师的向上管理?"他的学霸之路其实就很有刻意练习的套路,他的套路有迹可循、可复制,不过你想完全复制或许有困难,但是得到些启发结合自身情况改善一下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总结一下,那么多的人告诉我们,刻意练习并不复杂,其关键词无非就是:目标明确,专注投入,及时反馈,不断挑战舒适区,找到行业优秀导师,强化动机,坚持练习。
这些字我们认识,也从各个渠道听过很多遍,明白什么意思,不过,不去做然并软。我们唯一缺少的只是行动—反馈—修正—再行动罢了~
传道授业解惑的人们都这么热心的告诉我们怎么去做了,我们确定听懂了,还不去试一下?
Try it ! Try it ! Try~
看到了吗,我到最后其实也没说啥实质性的好东西,还是说了一个大家都明白的"正确的废话":
懂得和获得之间存在的鸿沟永远都是缺少科学的"do it!"
刻*意*练*习
好啦
废话就说这么多了
祝大家寒假愉快,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