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悲观主义者的自白
她发现自己已经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悲观主义者,而从悲观主义中生出的结果竟给她有一种安稳的感觉,这是她始料未及的。
她是一个自由的笔译者,从网上接收翻译公司派发过来的稿件,一边思考有时甚至是绞尽脑汁,一边敲打键盘,逐句逐句地翻译着枯燥的句段,然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处理好的稿件原路返回。
她经常揶揄自己和干苦力的没什么两样,顶不同是她在电脑上干苦力,免去了风吹雨打的摧残。然而长时间地面对电脑,让她的脸部变得有些僵化了。
她做这份工作,已经有十多个年头,现在已然有一种“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厌倦感了。想想自己当初对翻译的那种热心勃勃的劲头,感到不可思议,那时是怎样的一股傻劲啊!尤其是当稿件交期很紧时,这时,她就要像个战士一样,不分白天与黑夜,分秒必争地与时间赛跑,又像个木偶一样挨过一天又一天,直到战斗结束。又或者是,当稿件像月经失调一样地忽多忽少时,她的心不免又要为日渐消瘦的钱包悬着了。这份工作就像难以治愈的牙疼,不时地挑衅她脆弱的神经。
工作的独立性,让她在生活中也养成了一种独立的态度。如果不是十分有必要,她也尽量避免麻烦别人。况且,随着她远嫁他乡,千山万水,让曾经的友情也渐渐淡去。朋友,对她来说,似乎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尽管在现在这个地方,她也有一些点头之交的朋友。现在和她有密切联系的只有寥寥几位亲人。当然,公公婆婆是不在此列的,因为她已经凭女人的直觉地敏锐感觉到,他们并没有很爱她,她也以此礼貌地回应着他们,这样大家都没有负担,不必感到谁亏欠着谁,天平平衡得很好。
是的,她喜欢上了独处。去公园散步时,戴上耳机听有声小说,她认为没有什么比这更美好的了。比起和同伴一起聊着无聊的话题,这似乎要有趣得多。她喜欢专门拣些偏僻的小道来散步,兴趣浓厚时,还要模仿演播人的音调自己也低声朗诵起来。她相信名著历久弥新的魅力,她迷恋着那些闻名遐迩的世界名著。那一串串熟悉而又陌生的书名,是她曾在初高中时代背过而不曾看过的,现在可以好好听听这些书里的故事。听故事时,她为故事里的主人公们伤心、难过。那些感人肺腑的故事,大多都是悲剧性的。是啊,人生总是到处充满着这种那种令人心碎的故事,十全十美那只是传说。现实中,往往只看到人前的光芒万丈,身后的千疮百孔又有几个人明了。她对自己以前只喜欢看散文感到有些愚蠢。是的,散文,它总是随性的,讲究优美的,大多缺少批判的意义。这些故事,也已经变成了她的故事。
独处的方式,还有拿着手机对着世界“咔咔咔”地拍起来。她开始认识了一些花儿、树儿的名称,世界在她的眼里变得多彩起来。她开始花心思研究构图、光线、色彩等等,开始挑剔自己拍摄的照片来。在清晨微弱的光辉里,每每看到心仪的景物时,总是贪恋着这美色,越看越觉得美,那感觉就像是一种“情人眼里出西施”的感觉。
以往的经历,让她成为了一位悲观主义者。不过,在这种悲观中,她终归还是相信,上帝是公平的,在这里失去的,也许会在别的地方获得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