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素来喜欢教育孩子:知书达礼,比如:见到长辈一定要称呼,问好。这确实是比较好,礼貌证明着一个人的修养。
但是,如果这种教导被错用了,该怎么理解呢?
还要回到年前学校放假后,因为学校假期还是蛮久的,孩他爹也不在家,索性带着娃去找他爹也不错。(每一个背着大包,抱着娃出远门的妈妈都应该被赞扬,真的厉害。)
因为出发地和目的地没有直达车,所以需要从中间的牡丹之都转车。下午三点多到转车地,抱着娃转转吃吃晚饭就去候车室了,但是很不幸,车晚点了,无限的晚点。
本来是七点的车,也是娃正好睡觉的点,本来计划的美好被晚点打破了,娃在喧嚣的候车室一直闹着睡觉,因为不习惯这样的环境所以一直闹。新手妈妈最害怕的就是娃无休止的闹和哭,心疼加无助,抱着他一直晃着,晃到了八点多,火车来了。
赶上学校放假时间,车上人很多,大部分都是学生。三五成群,相伴回家,不错不错。
此时我只想让我的宝宝赶紧睡觉,我也可以坐下来休息一下,所以也顾不了感悟这样的青春和美好。
上面的两张床和对面的三张床都是学生,叽叽喳喳,很有活力,宝宝也醒了,换了一个环境,瞪着大眼睛四处看,车上人来人往,上车的,放东西的,换位的。
对面的应该是一起的,他们好几个人,换了一张床之后三个人挨在一起,这时候有人盯上我的床铺了。甜甜的声音飘过来:“阿姨,我们能我们能换下铺吗,我们也是下铺?”(听着能齁死个人的声音,我真的欲哭无泪,我也就是个88年的妈妈,怎么就沦落为阿姨了呢,充其量也就是个姐吧。)
说实话我真的动都懒得动了,胳膊酸疼,抱歉的说声实在抱歉。然后就听见他们还是想坚持,另外一个女生又过来了,我很无力的笑笑,不好意思,真的不方便换。她又要哀求,说帮我拿东西,我直接拒绝了。
后来听到对面下铺学生打电话给他妈妈说对面抱着一个小孩的阿姨不知道怎么说人好不好时候,我其实感觉自己是不是太冷血了,是不是应该换换。
一个阿姨一个阿姨的被叫着,我也无所谓了虽然心里依旧生疼,在他们逗宝宝的时候也是以让宝宝叫姐姐回应的。
青春的色彩总是明亮的,青春都是活泼的,一路上听着他们的叽叽喳喳,本身抱着孩子,也就没怎么合眼。听着他们一路的温柔软语,似乎感觉到自己的粗糙。
早上五点多,该要下车了,故事如果此时结尾,那么回头想起来我会抱怨我自己,可是后来发生的事情让我坚决不再后悔。
下车的时候他们不是一起下去的,有这站下车还有下站下车的,这些学生们离别的时候到了。
没到站的也起来一起聊天,说着假期里怎么安排云云。然后就有一些人彼此叮嘱下车的时候要记得自己的东西,别落下了等等。
‘你下车的时候自己拿不动箱子就别自己拿,找个人帮帮忙,叔叔,叔叔,嘻嘻’,“是啊,叔叔,叔叔,帮我拿拿箱子吧。”听到他们的对话,我忍不住蹙了蹙眉,这就是大学生的礼貌吗,甜甜的叫一句叔叔,就觉得自己理所应当得到别人的帮助,而且还有一种帮助他们的人很是幸福的感觉。
我实在理解不来。
帮助者和被帮助者不存在弱者强者的区分,也不存在被保护人和保护人的角色,本就是一辆车的缘分,本就是一个车箱的巧合,没有什么事情是应该的。如果我们需要别人的帮忙,那么最起码我们应该真诚,这也是对侍与帮助的人的尊重,而不是你嗲一嗲,别人就得屁颠屁颠给你做事情。
尊重,是我们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基本底线,所以,孩子,请原谅我不能帮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