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chénɡ”,甲骨文字形像一个人陷入坑中,上面有一双手进行救助,正在把一个人从坑中拉上来的样子。金文的字形,省去了表示陷坑的外框,因为甲骨文在先,所以很明白是救助的意思。小篆的“丞”字,人形弯来绕去而难以辨识,但人之左右的双手,以及下边的“一仍明晰可辨。楷书隶变后写作“丞”。
“丞”的本义为拯救。用双手拯救陷入坑中的人,有帮助的意义。因此,“丞”字引申出了辅佐之义。丞相作为古代皇帝身边的总理大臣,是协助皇帝处理国家大事的高级官员。
“丞”是个多音字,在表示辅佐时,念作chéng,在表示拯救的时候,念作zhěng。为专一表示拯救之义,汉字中又新增加了“拯”字,在“丞”的左边加上提手旁,表示“丞”字的救助本义。这是古文以一字为一词,词义分化后不得不创造派生字的一种滋乳现象。
由以上丞、出、臽、凶等字的构字和演化来看,它们都有一个表示坎陷的“凵”为构字符号。“凵”是汉字的基本构字符号之一。通常称之为字根。所谓“字根”,乃是构成汉字的最小、最基本的表意符号。字根是一类有着物象场景支撑的构字符号。有此字根可以独立成字,如“山、水、文、止、戈”等,也有一些字根未能独立成字,如“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