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童年里有很多故事,中土的故事就是其中之一。
与《哈利波特》不同,它更像一段历史,一篇恢弘壮阔的史诗。托尔金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这里有全新的种族,全新的语言,全新的秩序,但不变的是那些喜怒哀乐,聚散离合,权力与欲望,友谊与爱情,背叛与欺瞒,战斗与牺牲。当《concerning hobbit》的音乐响起,他们的故事在荧幕上又一遍上演,恍然回首,才知过了二十年。但经典就是经典,不因岁月褪色,不因时光蒙尘,重看之后,惊艳依旧,感动依然。
但这一遍重看,其实也有了很多和儿时不一样的感受。小时候最喜欢莱戈拉斯,深深为他射箭的风采倾倒。如今越来越能感受到阿拉贡人皇的魅力,他在跃马客栈用手指掐灭烛火,摘下兜帽,饱经风霜,却魅力十足,落拓中带着王者的气质。有一种领袖,会让人心悦诚服地追随,仿佛跟着他,再多风险也不足为惧。你永远可以相信阿拉贡——这样的男人,让人着迷。
小时候在霍比特人里最喜欢山姆,喜欢他的忠诚和坚定。如今越来越能理解弗罗多,他对咕噜同情,是因为他必须相信咕噜可以改邪归正。如果咕噜可以找回心底的善良,那么他也有理由相信,自己不会被魔戒侵蚀到失去理智。这是持戒者对持戒者的感同身受——其他人都无法设身处地理解他们。很喜欢一个镜头是,在幽谷会议争论持戒者的人选时,是这个矮小的霍比特人站了起来承担了这一重任。甘道夫听到他挺身而出的时候,表情十分复杂,有内疚有欣喜有释然——内疚于中土之大,重任却要落在弗罗多这个深爱家乡的霍比特人身上,他本没有这样的义务,却要承担拯救世界的重担;欣喜于他隐隐知道,弗罗多看似渺小,却是执行这项任务最好的人选,中土有救了。其中心情,大致类似于二战期间,孩子挺身而出要上战场,又心疼又骄傲吧。我不怪弗罗多在最后放弃了自己的使命,他已经承受了太多不该承受的,而由咕噜带着魔戒掉进火山,更给这个结局带上了一层宿命般的色彩——他终于如愿以偿,与自己的宝贝生同寝死同穴了。整个指环王的故事,双线叙事,在阿拉贡那边,展现了人类团结起来为了家乡拼死一搏的勇气,在弗罗多这边,则展现了形单影只,纵然渺小也要与心魔搏斗的崇高。山姆当然也起了绝对关键的作用,但我觉得关于山姆做持戒者是不是会更好这样的讨论是没有意义的,如果山姆承担了弗罗多的角色,那么他肯定也需要一个自己的“山姆”。这注定是一段需要互相扶持的道路,人性的友谊在黑暗的道路上绽放出星辰的光芒。这就是霍比特人,他们矮小,没什么战斗力,只知道研究烟草和食物,满足于家乡的平静生活,但他们也坚韧,纯洁,勇敢,不易迷失,总能给你惊喜。他们证明,即使是最微不足道的人物,也足以改变世界的轨迹。
当电影来到结尾,中土的船驶向遥远的西方,不禁感到一阵惆怅,原来曾经的故事终究要成为历史,再成为传说,成为后人传唱的记忆。曲终人散,各往四方,是所有故事最终的结局。
也许今晚我会做一个梦,梦里有夏尔的宁静祥和,魔多的黑暗爪牙,幽谷的神秘莫测,刚铎的白树开花。梦里,霍比特人刚刚离开了他们的家,平原上有奔波的巫师和游侠,洛汗人骑上了奔驰的骏马,精灵在雪上踏着轻盈的步伐。我爱这个世界,哪怕它虚幻如梦境,但那些故事,给予了我切实的感动和震撼,这就是文字和荧幕的力量。
最后,附上一段洛汗国王的战前演讲,可谓是我在电影中最爱的一个片段:
Arise, Arise, Riders of Théoden!
昂首挺胸,希优顿的骑士!
Spears shall be shaken, shields shall besplintered, a sword-day, a red day, ere the sun rises!
斩断长矛,击碎盾牌,拔出长剑,染上敌血,奋战直至日出之时!
Ride now! Ride now! Ride! Ride for ruin,and the world's ending!
冲吧!冲吧!向着毁灭,向着世界的终结疾驰!
Death!
杀!
Death!
杀!
Death!
杀!
Forth Eorlingas!!
前进,伊欧的子民!!
让我们也继续前进吧,这世上总有某些美好,值得为之奋斗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