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过年
2012年1月1日,元旦,同时也是农历腊月初八,在校1个月的学生终于迎来了2天的假期,虽然各科作业就已经把假期时间塞得密不透风,但是对于周小鱼来说,他迎来了可以和小雅聊天的机会(当然要在小雅也在线的状态下,后来因为种种原因,他俩没能成功连线)。
今天,奶奶照例是要腌制腊八蒜、熬煮腊八粥的,周小鱼对腊八粥是没有什么好感的,应该说从小到大,只要是粥类的食物,都被他列入了黑名单。但是,对于腊八蒜,他却情有独钟,倒不是有多喜欢吃,而是觉得白白的蒜瓣泡在醋中,在时间的催化下,逐渐变成翠绿色,像翡翠碧玉那般,甚是有趣。当然,搭配上周小鱼最喜欢吃的饺子,别提多美味了。
腊八一过,春节也就不远了,冬季也正好是农闲的时节,腊月里每家每户大抵都会提前准备过年所需“物资”,对此,还流传着几句“歌谣”: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炖猪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街上走。
周小鱼老家所在的地方,关于过年的习俗,大致和歌词是能够相符的,可能时间顺序不完全一致,但是事情多数还是那些事情。
和多数地区重视“年夜饭”不同,这边是大年三十中午的饭比较丰盛,因为这边格外重视“请家堂”这一传统习俗:
年三十上午一家人就按照分配好的工作开始有条不紊的准备了。贴对联,屋里屋外,大门,圈门,家里的水缸,米缸,床头等等,到处都贴上喜庆和吉祥的祝福;打火纸(就是我们说的纸钱);摆供品,供品分为院里和屋内,院子里供桌上一般摆放猪头、鸡、鱼、炸货等。并且猪头一般为叫猪头(至于什么是叫猪,周小鱼也不清楚,只知道这样的猪头好看一些),鸡是全鸡,要盘的很好看,鸡头要高高在上,当然鱼也是要事先做好的。屋内供桌上摆水果、干果、点心等,琳琅满目十多种,能把隔壁小孩馋哭。
中午,全家的男丁,在长辈的带领下,每人点燃一炷香,赶往“祭祀”的地方,燃放鞭炮,鞠躬祭拜,诚心诚意地把“老祖宗”请回家。在大街上燃着的香回家后要插在桌子前的香炉里,接着便是放倒事先准备好的“拦门棍”(又叫“拦霉棍”,意味着将所有霉运拦在门外,来年全是行好运);接下来就是烧纸,烧纸前是要放一挂鞭炮的,表示对“老人”的欢迎,最后便是全家人围坐在一起,享用丰盛饭菜的时候了。(PS:参加工作后的周小鱼,没有特殊情况都会赶在年三十中午前回到老家,在他心里,这才是最重要的团圆时刻)
其实“请家堂”不仅是一种家族纪念活动,对过世老人的一种尊敬,更是我们活着的人的一种寄托,同时还有一种教育警示后人对老人要孝顺的意思。
吃过午饭,稍作休息,便是全家总动员、齐上阵,包饺子的时刻。周小鱼家,奶奶和爸妈以及姐姐是包饺子的主力,爷爷多数情况下是坐在一张椅子上,眯着眼睛打盹儿,但是每当香炉里的香快要燃尽的时候,他总是能够及时醒来,续上一柱,口中念念有词,但是具体说的什么,谁都没有听清。
晚饭,饺子是主角,貌似除了饺子,再无其他“新鲜”的饭菜。
吃罢晚饭,绚烂的烟花照亮了夜空,老家管这叫“照厅”,各家各户除了有特殊情况的(家中有人去世,三年不照厅,不贴春联),都会打开屋里、院子里的灯,照亮家里的每一个房间,即使是杂屋也会点燃一支蜡烛,此次烟花爆竹作为主要演员就粉墨登场了,夜空被各式各样的烟花点缀的五彩缤纷,大街上是笑着、叫着、闹着的孩子,鞭炮声不绝于耳……
小鱼听奶奶讲,前些年,人心还算比较齐,大家会不约而同拿上自家的鞭炮,聚集到一起,噼里啪啦,好不热闹。现在多数人都是在自己门前,点燃烟花爆竹,冲散过去一年的不顺,祈求来年万事兴。小鱼回忆着小时候,爷爷还会在门口点燃一垛柴火,全家都会围着烤火,烤手、烤脚,然后搓搓耳朵,据说这样明年就不会冻手冻脚冻耳朵了,虽然有些荒诞,但是出于美好的寓意,大家还是会照做。(PS:
只是现在,人们安全意识、环保意识越来越强,城市里,包括县城都成了禁放区,只有农村还能感受到过年的气息,不过也越来越现代化,“年味儿”正在逐渐远去,不知小鱼的公子还能不能留下这样的记忆。)
三十夜里,人们还保留着守夜的习惯,至于渊源和来历,小鱼不知道,只知道半夜12点还要吃“素馅”水饺,吃完才能睡觉,但是又有几个人能睡好呢?毕竟再有几个小时就要走街串巷、挨家挨户的去拜年了。(关于这边拜年的细节,最近几年网络上甚火,虽然有些夸张,但却也是来源于生活,周小鱼老家的拜年习俗也大体相仿,这边就不赘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