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嘴上硬,但行为结果偏偏就中了心理学家的枪。上一篇末尾,《Mindfulness》第二章留给读者一个心理学小测试,目的在于让我们意识到 How a narrow perspective can dominate our thinking. 于是我脑袋上紧了发条,瞪大了眼睛看How many F's are there. 然而,终究还是给出了错误答案。 How about you?
你找出的F的数字小于8了吗?由此测试中不难发现,由于我们很多人受到前两个词FINAL FOLIO 的影响,我们的大脑自动生成一个筛选的条件: 关注以“F” 开头的单词。这样我们就很容易忽略掉单词中部以及末尾出现的F. 这就是我们的大脑。是不是有时候也会偷个懒? 偷懒时它会自己生成分类,会自己贴标签,acting from a single perspective, 过滤掉其他乃至有用的信息。所以,mindfulness can be exercised. 它真实存在。It just takes real effort and hard work.
行文至此,我们了解到Mindlessness确实时刻存在,知其然,但我们更想知其所以然。Mindlessness为什么会存在?找到怪兽出没的源头,才能拎着十八般兵器降妖除魔。于是作者在Chapter3 开篇首先搬出心理学界最早抬头仰望星空的人——弗洛伊德。 "As Freud points out, the rules and laws which we first attempt to understand the world later lead to a falsified view. Among the reasons for this are repetition, practice, and a more subtle and powerful effect that psychologists call premature cognitive commitment. "
本篇关于“repetition”,先来看看作者Ellen Langer 就“ Repetition can lead to mindlessness in almost any profession." 做的有趣的实验。其中一项本人也兴致勃勃的自测了一下。心理学家测试两位打字员的打字速度,一位是入门级的小白,一位是经验丰富的键盘老司机。正常情况下,单位时间内打字速度谁快谁慢不言而喻。BUT,规则更新了:测试要求两位打字员打出的英文单词之间不能有空格,如"acrossthesealives, etc.," 于是,小白反而更容易上手,而习惯“套路”的打字员却乱了阵脚,后面的结果不再赘述。好奇心大作的我立马自测起来,我的天!打字的时候也是完全乱了阵脚,完全丧失了英文打字时平时的节奏,不停删除重打。
意识到了吗?当我们太习惯于某种程序做某件事情的时候,一点点的变化就会打乱我们的阵脚。A familiar structure or rhythm helps lead to mental laziness, acting as a signal that there is no need to pay attention. The rhythm of the familiar lulls us into mindlessness. 当我们习惯于依赖结构和节奏,大脑就会开始懒散。当大脑不再留心去pay attention 点滴的变化,微小的调整,就可以试出你是否处于mindless 的状态。所以,做事如果不主动注意,repetition 就会引发mindlessness; 相反,如果pay attention on repetiton, 后者在帮助主人解锁repetition 自身的同时还将衍生出新的视角,升级你的念力,优化你的认知结构。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旅居美国几十年的华人,有人口语依旧糟糕,而在中国才生活了几个月大半年的老外,已经可以操着洋味儿的中国字,大珠小珠落玉盘了。不管是旅美华人还是来华老外,他们都天天在repeat. 不同在于,后者exercise repetition 时,积极关注了,将所重复的原料或是拆解成打怪兽(攻克任务)时必须的条件,架构成结构、体系,团灭妖怪。然后在以后不断的repetition中,重复的就已经不仅仅是原料,还有结构、体系。尔后,重复还将进行,需要添加新的原料,填补到你的结构体系中,甚至由于认知的扩展,你将衍生出新的子结构。
拿英语口语举例,抱着单词书天天背有用吗?当然有。能够增加词汇量乃至发现相似单词之间的关联,前缀、后缀、词根很多时候就是在这样的境况下得以巩固。各种的“宝” 书的总编——俞明洪不就是学生时代因背英语辞典而逆袭的励志典范吗?但是,俞明洪只有一个,类似俞明洪的人也都为人杰,剩下的就是大部分心中有浓浓的远方,生活里有淡淡的苟且的英语学习道路上的甲乙丙丁。所以当我们真正开口讲英文时,会发现很难表达出完整的意思。别人和你说时,你也得费好大劲才能拼凑出个大概意思。WHY?因为,人际间的交流的最小单位本就是“句”。句子可长可短,可为简单句也可为复杂句。既然学习语言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为了传情达意,交流表达,为什么不将句子累积的重要性升级呢?与此同时,单词的记忆,词汇库的建立,依旧是口语精进的日常例行,只是不再位居Top one了。我们一起看看这个视频,在没有英语环境,没有练习伙伴,没有指导的情况下,也许对我们如何搭建英语口语学习体系有一点启发。
视频里的小朋友词汇量虽然单薄,但他却通过模仿native speaker的对话、故事讲解甚至演讲,将其中的一些词换成自己熟悉的词,重新演绎每个句子。比如,视频上说 "When I was a child", 小朋友就会跟着说“When he was a child”. "My parents liked to pretend, like many other parents. " 小朋友就将其转化成“his parents likes to pretend, like many other parents”. 不管是他自己启用的he 还是his, 相必是任何初学英语的人必备的基础词汇。然而,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你依旧操练着repetition, 但是此时你收获的不再仅仅是每个独立的单词。你repeat的是在某个语境下,一组一组相互关联的句子,乃至什么场合,什么境况,什么氛围,什么语气中应该用的那个地道表达。然后呢,依旧通过一段时间的repetition, 结合着词汇的扩充,包括你从简单句,复合句中累积出的新词汇以及你依旧不忍割舍的各种单词书,不断搭建你的英语口语表达结。甚至衍生出新的学习结构。比如,你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口语表达,你需要对某个社会现象,某个人的观点直抒胸臆。这就需要更加长的一段时间,通过mindful repetition 的淬炼,打磨口语。那么广泛深入的阅读,高级英语语法的介入,文本的分析,想必都将成为构建口语新境界的结构体系了。
Repetition本没有属性,用的好,它将成为你成功路上的一刃利器,前提是You are mindful enough and pay attention to every subtle change of the structure or the flow of rhythm. 否则,就如开篇作者证明的那样:Repetition can lead to mindless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