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境界 真景物 真感情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结合王国维《人间词话》第一、六、七、八、三四、三六、五六及下卷一一则词话来谈对王国维“境界”的理解。
【正文】
王国维《人间词话》第一条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王国维把“境界”看做是评判诗词优劣的标准。那么什么是“境界”?接下来王国维在第六则词话中写道“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这里的“境”就是境界,境界不单单是指景物描写,喜怒哀乐也是人心中的一种境界。
王国维为什么这样说,什么样的景物可以称之为“真景物”?接下来王国维写了第七则词话,举例说明什么的景物是“真景物”,“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这里的“闹”和“弄”字为何“境界”全出?我们可以籍由此句看出王国维所欣赏的“真景物”是怎样的景物,这里的“真”不是说描摹出了景物的特征,如赵佶《燕山亭•北行见杏花》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著胭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闲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可以说是运用各种手法,穷形尽相地描绘杏花的特征,但在王国维看来却不是有境界的“真景物”。因为我们不能感受到一个立体的意象世界。而“闹”有极强的画面感,红杏那勃勃的生命的气息扑面而来,同时红杏的充满活力的生命与诗人的生命相互辉映、交融。这里所谓的“真景物”其实就是写出了诗人真切感受,写出了诗人的情怀的景物。如《人间词话》第三十四条“美成《解语花》之“桂华流瓦”,境界极妙”美成的的写景名句“桂华流瓦”意境很美,王国维就认为周邦彦写出了有境界的“真景物”,因为一个“流”字写出了灵动的月光,只可惜以“桂华”二字代月耳。
再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第三十六条美成《青玉案》词“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何谓“荷之神理”?这里指“荷”的精神、神韵,荷的勃勃的生命力,看那“一支 支,一叶叶,不蔓不枝,挺立在风中”特别是动词“举”的运用,让人感受到力量与美。读者能从中感受到大自然中的景物的生机,“词人用自己的生命唤醒了景物的生命”。这就是王国维所欣赏的词中的真景物,有境界的景物描写。
从王国维所欣赏的写景诗句中我们可知,王国维所认为的“真景物”可以从三方面来说,一是从景物本身来说,诗词写出了景物本身的美,景物的特点,如“举”,写出了荷叶在风中独立的姿态;二是给读者的感受的角度来说,所写的景物的美引起了读者的兴发感动,被读者感知到了,如“举”让读者感知到了力量美;三是从诗人的角度来说,所写之景与诗人内心触碰的一刻,诗人捕捉到了景物的美,并将对外物的感受与诗人内心的情感融为一体,那一刻,仿佛是景物点燃了诗人的生命,景物的生命与诗人的生命交相辉映。
如“举”既是写荷叶的杆子有力的擎着荷叶,也是写诗人从荷叶的姿态中体验到了生命的有力的美,从而自己的生命也因之而充满了生机。如“桂华流瓦”的“流”字,既写出了月光本身灵动的美,也出了词人充满活力的生命。
王国维在第八则词话补充说明景物描写有境界的大小的分别,但不是以境界的大小来评判诗歌的优劣。“境界有大小,然不以是而分高下。“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小境界的景物描写“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细腻生动地描绘了一幅春天大自然的景象,是那么清新、自然。大境界的“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则用粗犷的笔调描绘了一幅边塞军营日落时分壮阔苍凉的景象。在这则词话中王国维强调诗歌不是以境界的大小来分优劣的,实际上是再次强调他的第六则词话,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不管景物描写的境界是大是小,只要写出了真景物,那就是有境界的好词。可见能否写出“真景物”是王国维评判诗词优劣的标准之一。
以上分析了王国维语境下的“真景物”是什么,那么何谓“真感情”,有没有单写感情而写得好的诗句呢?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卷下一一中写道“词家多以景寓情。其专作情语而绝妙者,如牛峤之“甘(当作‘须’)作一生拼,尽君今日欢。”,顾敻之“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欧阳修之“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美成之“许多烦恼,只为当时,一饷留情。”此等词求之古今人词中,曾不多见。”王国维认为,专写情感也能写出好词,写得有境界,但不多见。这则词话实际上也是在回应第六则词话“
境非独为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为人心中之一境界。”
能写“真景物”的诗词是有境界的诗词,能写“真感情”的也是有境界的好诗词。如牛峤之“甘(当作‘须’)作一生拼,尽君今日欢。”把一生都放弃了,就为和你尽一日之欢。直抒胸臆,写得多么决绝,为爱可以赴汤蹈火的,再如韦庄的《思帝乡》同样是这样写出了真感情的好词。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一位春游的少女,当遇上了生命中心仪的少年的时候,如飞蛾赴火般,投入到恋情中,即使被抛弃也不后悔。这也是王国维所欣赏的“真感情”,率真、投入、不计后果。故而在第五十六则词话中,王国维再次提到什么样的词才是好词,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诗词皆然。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无大误也。”
可以说王国维所欣赏的有“真感情”的诗词就是这样,脱口而出,无矫揉造作之态的诗句。顾敻之“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感情自然在自己的生命中涌现出来,诗句就脱口而出。
这则词话可说是王国维对自己提出的“词以境界为最上”再一次补充完善,对有境界的词提出了情、景、辞三点要求。王国维这里所提到的大家之作,应是指那些有境界的典范之作。
“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指的是情感足够感人,直抵人心,有感染力,穿透力,就是所谓的“真感情”;“ 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指的是景物的描写生动形象,如一幅画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让人耳目一新,其实就是所谓的“真景物”; “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指的是在语言文辞方面没有藻饰,没有矫揉造作,语言脱口而出,让诗人自身涌现。
这也是王国维反对使用代字的原因,在词话三十六条写到“词忌用替代字。美成《解语花》之“桂华流瓦”,境界极妙,借以“桂华”二字代月耳。梦窗以下,则用代字更多。其所以然者,非意不足,则语不妙也。盖意足则不暇代,语妙则不必代。此少游之“小楼连苑”、“绣毂雕鞍”,所以为东坡所讥也”。词人会使用代字“非意不足,则语不妙也”,不是自己的创意才能不够,就是语言的使用不够精妙。
结合词话五十六条,王国维将这种情、景、辞的特点建立在“所见者真,所知者深”的基础之上。 “所见者真”其实需要作者“以自然之眼观物”的,即以超越利害关系的审美方式去观照事物,才能接触到最为真实的生活现象,也只有透过最真实的现象才能“所知者深”,才能发掘出最深沉的本质属性。
“诗词皆然。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无大误也。”这一条就是王国维鉴赏诗词优劣的根本标准。诗和词都是这样。用这个标准去衡量古今作者,可以没有大的偏差了。此条标准再次应照第六则词话“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参考资料】
1.王国维《人间词话》
2.叶嘉莹《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
3.叶嘉莹《人间词话七讲》
4.叶嘉莹《小词大雅》
2018年1月10日
PS:简书大学堂无戒90天挑战训练营打卡第1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