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对我来说,是有些反教育意义。因为我本来是从事新媒体的工作,认为新媒体互联网是一切。
但是我不想变得麻木,我想确定自己在分享之前有何不同。所以我读了本书。就好比战狼2,怎么怎么厉害。其实大多数只是和别人一样而已。
我不能被固化,我现在还是蛮重视我是谁这个命题。一直找不到我是谁?手机和网络的确改造了我们,我现在休息时候,尽可能少用手机,我发现手机,特别是微信让我们处于24小时待命状态,这样不利于进步。固化会让我们无法选择,就和MIDI一样。一种模式,永远是一种模式。
电脑不是万能的,这点我很赞同。数字化的确让我们的关系有了割裂,我不太喜欢这样。强调个人,失去灵性。每个人要真实的表达自我。
计算器也会越来越聪明,世界会不会变成很大一本的书?
信息的本质不应该免费,收费的信息的确好一些。不能用人工智能的方式看一切,现在马路上到处都是all in。电脑战胜国际象棋棋手,其实创造的还是人,人才是本质。共鸣圈的概念我感觉类似于巴菲特的能力圈,但是比这个要高级点。
当下的概念被作者抽出来,变得很抽象,但是僵尸永远不会体会当下的。通过电脑减少人类自我的表达,是一种倒退。
要真实的表达自我,不要有太多的好友(我删除了130位的微信好友,光这一点就为我节省了很多时间)
facebook和今日头条、微信更加智能的推荐其实很可怕!
不想被他们利用,但你也无能为力。虚拟的世界更容易暴躁,激怒。失去自我,使用虚假身份也没有负担。真正的建设在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