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第一次拿到《如何去读一本书》时,我并没有急着去翻开它,仅仅是看着名字闭目沉思了下,自己平时对于阅读是一种什么习惯,用的什么方法。
然后我特别的想到,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我在阅读国外的著作时,总是特别的吃力,光是记名字和人物关系就要花去我极大的精力,就好像加了逆向的密码,总是会看了前文忘了后文。
举个极简单的例子,阅读本土的著作,总是能最快的时间理清人物关系,沉浸到某个角色中去。而在我曾经第一次阅读《岛上书店》的时候,很努力的阅读了2章也没记住出场的几位人物名字和关系,然后我就把它弃置一旁了。我想我大概是有点阅读认知障碍的,具体表现在我记不住人物,就像看电影同一个人物换套服装,换套妆容我就不能识别一样。也不知道这种状况是不是个例。
时隔很久我终于决定再次阅读《岛上书店》时,随身翻开笔记本,把每一个出场的人物名字和简单的人物关系记录下来,这样一来我竟发现人物关系变得简单而深刻起来。原来,我之前都是没有找对方法么?我这样问自己。
思绪再一次回到这本书来,作者伍尔芙,备注:阅读笔记。也许这并不是一本普通意义上的阅读工具书,教会我们如何去阅读。
在本书的一开始,伍尔芙就明确的表示了读书最好的方式就是不要听从建议,而是要听从直觉,凭借自身的理性思维,得出自己的结论。
就像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看到的相同的事物,但是自己的体会却不是完全相同的一样。首先要有自我的一个意识,阅读是很自由的,独立的,也是因人而异的。
在本书中,伍尔芙把书大致分为小说,传记和诗歌。不同的类别也是要区别对待的,当然在现在书籍早就变化出了更多的类别。
伍尔芙选取了几位我们耳熟能详的作家的作品来阅读,但是又跟我以为的全然不同,她似乎把自己就变成了作者本人,融合到作者当时创作的环境当中,所看到的一草一木,所思所想最后都变成了永恒的文字记录下来。以作者创作的视角去阅读这些著作,似乎更能懂得每一本书最中心的意思。
这样的方法是我曾经所不曾尝试过的。要能自我代入到每一位作者的创作视角当中去,至少对每一位作者的生平是有所了解的,对作者的每一本创作背景也是要又说了解的,我自认为自己是达不到这样的高度的。
即便如此,伍尔芙的语言确是生动而美好的,不吝于对事物的描写,扩大美好而简略枯燥的叙事过程,带给我们的也是美的阅读享受。
这本书是伍尔芙的阅读笔记,我把它理解为“读后感”。每当我们阅读完一本书籍时,我们从中学习到了什么东西,引发了自我的什么思考,将来会因此而做出什么改变?哪怕什么也没有,记住了几句自己及其喜欢的语言,那也是收获。
阅读是有方法,但是却又不拘泥于方法的。自我代入也是很不错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