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无法否认院长这种注重品德的思想是值得推崇的。我国作为一个礼仪之邦,自古以来就重视道德。无论是诸子百家还是历代帝王,都将德摆在一个很重要的地位。
但是,在当今注重全方面发展的时代,仅仅以德作为评判标准,不用考试直接录取,未免显得有些草率。
孔夫子所推行的君子之道、教育之道都有阐述“德”的重要性。但是可以发现,以“德”为标准,往往出现在如何做人这方面,很少有将其作为唯一的标准,尤其是在官职上。汉朝起初推行的察举制是以孝廉作为准则,但是效果不佳。统治者也发现了道德水平高不一定意味着行政能力强的问题,于是逐渐衍生出“以能取人”“以文取人”的选官制度,最后发展成科举制,并被一直沿用至今。可见,古时人们已经认识到只有“以德取人”这一标准的制度是存在纰漏的。从德到才的选官转变,是历史的潮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如果如今将才与德倒过来,反而是重蹈覆辙,越走越倒退了。
最重要的是,我国如今大力贯彻落实人才强国、科教兴国战略,旨在不断地挖掘人才,使人才成为发展的第一资源。这正说明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的发展,必须要以“才”为重。只有足够的才能,才有充足的后劲。
一旦院长的行为及靳金梓的事件被大肆宣扬,不仅不会使自私自利的社会风气有所好转,反而会适得其反,再添一层虚假的面纱。因为此举可能会导致越来越多的企业也采用如此的评判方式及标准,德的地位将再度攀升。同样的,被大众知晓后,许多无所作为的毕业生也装模作样地做好事,企图混到一份工作。如此一来,公司招聘的员工不堪重任,此时将其开除,再采取同样的标准招聘,将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造成公司内部人员的极大流动,加剧公司的不稳定性。况且开除一旦被爆料,舆论的压力将加重公司的负担。如果没有开除这类员工,长期以来所致的业绩不佳,也极大程度地阻碍了公司的发展。最终,将拖慢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延缓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确实不是明智的做法。
早些时候,已经有许多消息称某些公司招聘时设定了一道隐藏题目,在不经意间考验一个人的品德修养,例如垃圾在地上是否会捡、椅子倒了会不会顺手扶起来。但是过了一段时间这类消息就渐渐销声匿迹了。可能是因为招聘者低估了应聘者的“能力”,许多人摸透了套路都假意而为之。也有可能是这种方式本身就存在问题,有待完善。如今仅凭品德还未明确她的才能就盲目录用,与之前的考验相比都显得相形见绌,这种做法怎么在社会上立足?
这样说来,“有这样的好品德,何愁工作没有作为?”的说法好像有些苍白无力。道德水平的高低不能说明工作能力强弱。
虽然现在社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虚假和自私,从前注重思想道德的热潮好像已“过时”。但是在大街小巷,同样能感受到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的宣传气息,只是缺少积极响应的热情。我认为其中一点原因便是在极力推动快速发展、现代化进程的导向中,暂且搁置了德,但从未抛开它。德固然重要,它在潜移默化中决定了人的内在。而才能是一个品德良好的人如虎添翼的条件。二者兼备的人,才是现代化社会中需要的人才,也是我国发展上目前面临的稀缺。
因此,我认为院长最恰当的做法是将靳金梓的行为作为一个加分项,她也应该参加考试,凭借才德兼具的实力征服别的竞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