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六便士是英国作家毛姆的三大长篇著作之一,主人公查尔斯是一个为了梦想不顾一切的人,他不为世俗所牵绊,不受规矩的束缚。“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这听起来虽然很诗意,可是,这种不受束缚,不顾一切,追求理想的做法,显然不可能成为我们的人生追求。
原因很简单,在今天,家庭、社会关系依旧是我们中国人的根本,对于我们来说,查尔斯对人伦关系的背叛,是令人无法接受的。
一、追寻月亮的代价,是不顾一切地抛弃亲情和爱情
查尔斯生活在伦敦,一个普普通通的证券经纪人,过着非常平凡的生活。他的太太喜欢交际,喜欢举办聚会,跟文人名士打交道。他们养育了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都在上学。他们曾经这样想象他们的晚年生活:“他们功成身退,子孙满堂,其乐融融。”
可是这安稳美好,其乐融融的生活却被查尔斯突如其来的离家出走打破了。
他毫无预兆的留下了一封信,告知自己已经来到巴黎,上面写着:“我不回来了,我已经决定好,我不会再动摇了。”信上没有任何解释,也没有任何歉疚。
她的妻子感到担忧和痛苦:“他的孩子都快要成人了,更何况他的身体根本折腾不起。”可是查尔斯却对妻子的痛苦视而不见,一副无所谓,不在乎的态度。
查尔斯对待梦想不顾一切的精神或许令人敬佩,但是他却忽视了生命中更加重要的事情,忽视了陪伴亲人,赡养老人的责任和义务。
四十多岁的男人,正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他的父母年事已高,需要他的照料。儿女正在成长,需要他的陪伴。而且他还有一个深爱着他的妻子。他的生命不完全是属于自己的,还是属于整个家庭的。
但是,他为了追求自己儿时的绘画梦,罔顾人情,弃孤儿寡母于不顾。他的做法不但让妻子蒙羞,而且让儿女也跟着受累。这是令人难以接受的。
就像鱼离不开水一样,每个人都离不开别人的帮助,每个人都不可能完全脱离家庭的羁绊。
查尔斯永远也不会明白,亲情才是一个人最大的意义。
二、为了追寻月亮,他不择手段,破坏了他人的家庭
查尔斯不但抛弃了自己的家庭,而且残忍地破坏了别人的家庭。
查尔斯到了巴黎之后,过得穷困潦倒。没有人欣赏他的画作,只有一个名叫施特略夫的荷兰人坚称,查尔斯的画作是最杰出的作品。
由于过度饥饿,缺乏食物,查尔斯病倒了,当施特略夫发现他的时候,他面无血色,连爬下床的力气都没有。施特略夫把他安置在家里,精心照料,他的病好了之后,还把自己的画室让给他。
可是查尔斯对施特略夫的救命之恩完全没有感激和报答,相反,他竟然抢走了施特略夫的妻子,把施特略夫赶出家门。
可笑的是,查尔斯根本不爱眼前的女人,只要能随心所欲的作画,其它的事情对他来说都无所谓。
亚里士多德曾说:“离群索居者,不是野兽,就是神灵。”很多读者认为追求理想的查尔斯像神灵一样崇高,可是我认为,查尔斯是一个以德报怨,自私自利的野兽。
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对于朋友的救命之恩,查尔斯非但没有报答,反而肆意伤害朋友的自尊,破坏朋友的家庭。这样的人,即使持有再崇高的目标,即使获得了再大的成就,也不应该得到推崇。
追求自己的理想无可厚非,可是梦想不能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三、这轮月亮,终究只属于他一个人
为了理想抛家弃子,背叛朋友的查尔斯,最终还是实现了他的梦想,不幸的是,这个成果不属于全世界,只属于他一个人。
在热带的一座遥远的岛屿上,查尔斯过上了他所期望的理想生活,他娶了当地土著爱塔,可以不受打扰,自由自在的进行绘画创作。
就在这座岛上,他在一个木屋的墙壁上创作出了一幅杰作,一幅神奇的精心创作的巨幅画作,“这幅画咄咄逼人,让人不由得心惊胆战,创作这幅画作的人已经和大自然的隐秘融为一体,把某种既恐怖又美丽的秘密找了出来。”
可是在他死前,他做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决定,他要爱塔烧毁这座木屋,并且亲眼看着它焚毁。爱塔不愿违背他的遗言,这幅杰作被毁于一旦。
他为了极致的美追求了一生,可是它却终究化为尘埃,什么也没有留下。可是不为他人而创作的艺术,还能称之为艺术吗?
《自卑与超越》中说:“真正的意义是从与人交往中体现出来的,独属于一个人的意义没有任何意义。”
我们中国人在获得成就之后,第一个想到的是与家人分享我们的快乐,一个高中生金榜题名的时候,会第一时间告诉他的父母,告诉他的爷爷奶奶,全家人都会分享这份成就带来的快乐。我们口中的自我实现,其实全是为了亲人们啊!
反观查尔斯,虽然他创作出来最美的杰作,但是他抛弃了人伦关系,没有人能够欣赏,也没有人能够与他分享这份快乐,他的作品只能与他的身躯一起化为灰烬,什么也没能为这个世界留下,他对理想的追求又有什么意义呢?
毛姆笔下的月亮是诗意的,但是追寻月亮的代价是沉重的,而且追寻的意义是虚无的,这绝不是我们想要的活法。
如果追寻月亮要以抛弃抛弃人伦关系和社会情感为代价,那么这月亮不要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