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又去看杂志了。
今天看了《财经》、《中国新闻周刊》和《南都周刊》。
最后走之前看了以下定价,《财经》是30元人民币,《新闻周刊》是10元人民币,《南都》是20元人民币。
总体我的感觉是:《财经》是一本厚度厚,且深度深、专业性强的杂志。需要一定的阅读门槛。它不是那种带有娱乐性质的,阅读感非常顺畅的杂志,而是比较文绉绉,比较需要沉下心来并且思考着阅读的,它也包含很多专业性的,不易懂的词汇和图表。总之,对我来说,阅读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我只找寻一些关键词,譬如:青年发展型城市;多地出台政策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比如减税降费、房租减免、财政补贴、金融支持;年轻人婚恋观念的转变,更加注重自我感受;疫情之下的网格化筛查、物流、供应链问题;云市场和数字化进入良性发展轨道;农业银行的数字金融转型;强化科技赋能乡村振兴;降低中小微企业的综合融资成本;国有、民营、外资经济的三驾马车保持中高速增长。
《中国新闻周刊》就容易读多了,毕竟是新闻内容,结合时事,再加上一些思考与评论。里面的“文化”板块我很喜欢,阅读有故事性质的,跟诗和影像有关的,总让我振奋。它是性价比最高的一本了。(主要是便宜)
雅克·贝汉的《迁徙的鸟》——电影诗。诗简洁而留白,不同的人读诗常有不同的看法。“纪录片不是百科全书,除了绚丽的色彩,还有影片留下的'省略号‘,这些’省略号‘里藏着影像中的诗意,也留下了长久的余味和反思。
《南都周刊》我大致浏览了一下,居于二者之间的感觉,无功无过。会提到一些企业,和一些社会问题吧,当然内容广度挺大的,深度也可以。依然是需要静下心来花时间阅读的一本杂志。
以上。
我看杂志带有一部分的目的,和一部分的自由性。目的就是,我正咋积累一些时事新闻的内容,积累一些用语。自由性就是希望拓宽一下眼界吧,比如看点文化相关的,看点可以引发思考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