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以人为本, 人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立足教育这方热土,需怀一颗出世之心。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对诸葛孔明等高洁之士的褒赞。一名教育者怀此种仁人志士之高风亮节,的确令人仰赞。但我也欣赏如鱼行水般的幸福从教者,虽非呕心沥血,却有乐在其中的优游自在。
师者幸福地从事自己的职业,每天带着阳光心态,如春风拂柳般地感化学生,学生又怎能不乐观进取,热爱学习呢?
师者是榜样,所以欲让学生懂得尊重、礼让、爱人,那么为师者首先要懂得先尊重学生,礼让学生,爱学生。
每每有学生问我“老师好!”我一定微笑回复"你好!”一个简单的回复,不是做做样子,而是由衷地感激与尊重。如此往复轮回,学生会把这种礼节与尊重,承接、延续、撒播开来。当他人给予学生问候时,他们会心存感恩,由衷地发出真诚的回复,将来踏入社会,无论与什么样身份地位的人相处,他们都会不卑不亢地表达尊重,传递礼与爱。
从师者的爱,是大爱,不全同于为人母者的细琐之爱,不是简简单单地准备一顿美食,也不是递上一杯温度恰好的牛奶,而是发自于心的包容、等待、助力、影响、信任。
从教以来我平等对待每一个有缘相遇的学生,无论成绩是正数第一名还是倒数第一名,他们在我心中等值。我相信,他们都会不断地发扬各自所长,改正各自的问题,茁壮成长。
花各自有期,迎春花、映山红灿烂开放时,樱花还只有花蕾;当樱花亮了众人眼球时,迎春花、映山红已凋落尽净。更何况不是所有的植物都开花,无花的小草也自有存在的方式与价值,绿化大地何尝不是奉献!有的不开花,却长成参天大树,恰做栋梁;哪怕是灌木、荆棘,也自有自身存在的价值,涵养水土,阻挡风沙,谁又能否定它们的存在。
李白说:“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位学生都有他们的尊严,都值得我们从教者尊重与厚爱。
播一颗爱的种子,撷一朵幸福的花。心中有大爱,所有的付出都不再是辛苦。因为心中有爱,会顿悟“有一种幸福是付出”。
因为懂得有一种幸福叫付出,所以与学生在一起我有喜悦从心头涟河至眉梢的感觉,更有掩饰不住的笑语。
做一个幸福的从教者与班上学生的考试成绩无关,与学生给你挣了多少脸面无关,与学生是否助你拿得各种荣誉与奖励无关。因为你难以年年花团锦簇,难以年年嘉奖连连。
那怎样才能做一个幸福的从教者呢?拥有出世的淡泊心境是必不可缺的要素。心境淡泊,便不会急功近利,方能着眼学生的个体与整体特点,道循教育规律,陪伴学生循序渐进序地提升;拥有淡泊心境,方能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以一颗平等心善待相遇的每一个学生;心境淡泊,才能经受住因一时一处的得失而引发的各种喧嚣与说辞;心境淡泊方能不以成败论英雄,学生考好了,表现出色了,不至于乐而忘忧;考砸了,表现糟糕了,也不至于伤肝动火,而是冷静分析得失成败的经验、教训,以益于今后更好地发展。
出世之心不等于消极殆工,不是不作为、 懒作为、慢作为,而是置个人名利于身外的大胸怀、大气魄,是着眼于学生长足发展的远眼光,大格局。诸葛孔明在《诫子书》中说:“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从事师者的淡泊心境,宁静心态,对所面临的学生来说尤为关键,近者可以让学生喜悦学习,健康成长;远者可以奠定学生的良好人格,成就学生的幸福人生。
以出世之心从事教育,“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如此便没了指责、抱怨、消极、浮躁,收获的不仅仅是节节课的欢喜,周一至周五的愉悦,更有“桃李满天下”的欣慰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