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的世界 (Part two)
要打动一个裁判的心,先刺激他的胃
思维发散的机制让我们开始怀疑各种影响我们判断和行为的不良因素,这是一把双刃剑,结果好坏取决于具体情形。
书中列举了几种利用发散思维积极作用的例子:
1) 想要让某人读一篇社论,劝说他接受这个观点:请保证这篇文章的字体是清晰而吸引人的,看上去印刷(或手写)得一团糟的信息极其缺乏说服力。
2) 想要让一个要和你约见的人感到你是个温暖的,惹人喜爱的人,那么递给这个人一杯热咖啡,千万不要递一杯冰咖啡过去。
关于偶然刺激的重要性,最明显的证据是,你会有意布置事件发生的环境,让那里存在一些可引发人们反应的刺激因素,这样便可以让你自己、你的物品和你的目标具有吸引力。但有两点还不甚明了:第一,这种偶然性刺激的效果是否可以很大;第二,目前你并不能明确哪种类型的刺激可以产生哪种类型的效果。
我不喜欢那个人。我必须更好的了解他。 -----林肯
建立解释框架
一个修道士问自己所在的修道院院长,他能否在做祷告时吸烟。修道院院长大吃一惊,他说道:当然不行,这是在亵渎圣灵。
另一个修道士则问他的修道院院长:我能否在吸烟时做祷告?这个修道院院长则说:当然可以,上帝希望在任何时候都能聆听我们的声音。
建立解释框架也会对人们在做事关生死的抉择时产生影响。同样的一组信息:
1)100位病人接受了外科手术,其中90%的人在手术初期活了下来,68%的人在手术后活了一年,34%的人在手术后五年还活着。
2)100位病人中10%的人在手术中或者手术后没多久就去世了,32%的人在手术后一年去世,66%的人在手术后五年去世。
这两种说法对人们的说服结果对比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