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爱,是为分离做准备
闲来无事与邻居聊天,她有些抱怨地说她儿子最近谈了一个女朋友,那个小姑娘想出国留学,于是便撺掇着她儿子也出国留学。
我以为她是担心两个年轻人打着留学的幌子,出国乱花钱。可是,经过了解,她儿子的女朋友是个十分上进的人,而且从不乱花钱。邻居的儿子跟她在一起,也变得积极上进起来。
我很纳闷,这不是挺好的吗?年轻人有上进心,连留学的费用都是自己挣,不用家人操心。
结果邻居叹了一口气,说:去国外这么远干嘛呀,在国内有个不错的工作,平平安安地还有我们照顾着……
原来,邻居只是舍不得孩子远走他乡。
《百家论坛》中于丹曾说,这世上所有的爱都是以聚合为目的,只有一种爱是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你越早退出,你对他的爱就越成功。
只是,未必所有的父母都能够明白这一点,更多的时候父母会忍不住替孩子去做他们应该做的事情。
02、溺爱不是爱
生活中,这样的场景我们并不陌生:
当孩子磨磨蹭蹭穿衣服和鞋时,家长就忍不住一把抢过来给他们穿上;
孩子想帮忙做家务,妈妈马上会说:“不用了,你好好学习就行”;
孩子想自己尝试缝扣子,父母又会赶紧制止,担心他们扎到手……
不管你承不承认,很多父母都习惯性地将孩子保护得太严实了。我们一方面希望孩子能够独立自信,另一方面,又不自觉地折断了他们成长的翅膀。
曾经看过一则新闻报道,一个23岁的年轻小伙子,在自己家里活活饿死了,而原因让人瞠目结舌。原来,这个小伙子从小就被父母娇生惯养,什么事都由父母帮他安排好,结果什么都不会做,更别说独立生活了。
随着父母的相继离世,他的日子也每况愈下。没有了经济来源,他将家里值钱的东西都卖了;因为不会做饭,邻居接济给他的肉和菜也成了摆设……
可见,父母无界限的爱,给孩子带来的伤害是不可逆转的。
3、拒绝“巨婴”式成长
那么,作为父母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忍住不插手
我们不可能一辈子保护他们,与其事事替他们操心和动手,不如训练和培养孩子的勇气和能力。
孩子穿衣服磨蹭,我们就多等几分钟;孩子想帮忙做家务,就放手让他们做;针扎到手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扎过一次,他们反而会更小心。一定要坚定一个信念,孩子的事情就应该是他们自己完成,无止尽地帮他们就是害了他们。
用鼓励代替直接帮忙
当孩子遇到困难和问题的时候,我们要先鼓励他们自己去找解决的方法,而不是事事包办。
比如:在多子女的家庭中,当孩子们发生闹矛盾的时候,家长就会迫不及待地去调停。然而,兄弟姐妹之间的冲突实在是太稀松平常了,他们可能上一秒还鸡飞狗跳,下一秒又相拥相抱了。如果父母强行介入,命令哥哥让着妹妹,或者是各罚五十大板,反而容易激发矛盾。
这个时候,我们不妨在一旁静静观望,看看两个孩子会如何处理。这样,不仅能给孩子学习成长的机会,还能提高他们解决纠纷的能力,何乐而不为?
我们常常觉得两个孩子打架,一定会有一个孩子吃亏,所以需要成人来主持正义。但在孩子的眼中,他们可能并不在意这些。过度追求公平,反而会让孩子们也开始变得斤斤计较。
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有的孩子可能会通过害怕来引起大人的关注。比如,孩子怕黑,晚上睡觉会一直要求父母陪伴。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
我们可以打开小夜灯,告诉他,父母就在客厅,只要他呼喊,大人就能听见,并且会第一时间进来。我们不对他们的恐惧做出太大的反应,孩子自然也就会放松。
每一个父母都希望孩子勇敢、自信又独立坚强,但这些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而是需要从小培养的。
我们的包办,看起来给孩子的成长提供了无微不至的照顾,其实是将他们养成了“巨婴”。他们事事都依赖家长,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的坏习惯。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一切都让给孩子,为了他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送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了。”
既然我们不能照顾他们一辈子,就应该尽快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学着放手、多鼓励、再适当的时候提供参考意见。
孩子什么都不缺,缺的只是成长的空间而已。
-------------------
(菈妈:热爱文字与生活,分享科学育儿和亲子情感的二宝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