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度有一个非常聪明的宰相,叫达依尔。他发明了国际象棋,并把这个发明进贡给了当时的国王舍罕王。
国王非常喜欢,决定对他进行奖赏,问他:“你想要什么赏赐?”达依尔说:“陛下,您赏给我一些麦子吧。放满这个棋盘就行。第1格放1颗,第2格放2颗,第3格放4颗,每一格里的数量都比前一格增加一倍。摆满64 格,我就心满意足了。”
舍罕王大喜,心想:这要求真不过分啊。
你一定猜到结果了:没学过“指数增长”的舍罕王逐渐意识到,整个国家的粮食储备都摆不满棋盘上的64格。
那要多少麦子才能摆满这64 格呢?
答案是:264-1=18 446 744 073 709 551615(粒)。
如果按照30克的千粒重估算,这些麦子总量超过5000亿吨。这个数字庞大到难以想象,我说个数字来帮助你理解。
2021年,全球小麦总产量是7.76亿吨,创造了人类历史纪录。也就是说,要把达依尔的棋盘放满,按照2021年的小麦产量,全人类要不吃不喝种六个多世纪的麦子。
为什么会需要这么多?因为达依尔借助了指数增长的威力。
可是,指数增长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威力呢?
因为棋盘中每一格所摆放的麦粒数量都和之前的数量有关联:他把昨天的收获连本带利地变成了今天的本金。
人们都追求时尚,做效率最高的事情,为什么说要做有关联性的事情?
我们生活在最好的年代,因为现在衣食无忧,没有战争,是科技发达,经济发展最快速的时代。我们也生活在浮躁的时代,人们都想要做最酷、最时尚的事情。
看到别人学编程、画图、做设计,我也跟着去学爬虫、ps、ai、3dmax,这一段浪潮过去,自己的兴奋劲儿也差不多冷却后,就又开始追“更有趣”的事情。
结果,每一件事情都和之前做的关系不大,于是这件事情做得好不好就几乎全凭自己可能的天赋和碰巧的运气。事情有可能做好,但是概率不大。
巴菲特曾这样总结自己的成功秘诀:
“人生就像滚雪球,当我们发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把小雪球放在长长的雪坡上,不断积累,越滚越大,优势越来越明显。”
巴菲特成功的秘诀恰恰符合“达依尔”棋盘上的麦粒,昨天的收获连本带利都是今天的本金,优势就这样不断放大。
让昨天的收获连本带利成为今天的本金有什么好处?
我们在挑选做事之前就要选择那种有“滚雪球”效应的事情或技能,比如写作、健身、投资...当然也有些事情是没有这种滚雪球效应的,比如刷视频...
其次,要带着做“一辈子”的觉悟去寻找那个自己真正感兴趣,可以持续进行下去的事情,或者职业在去做,以免中途突然发现无趣离场,无法实现“滚雪球”效应。
选定好想要做的事情或者学习的技能后就应该付出日日不断之功。我之前就想不通这一点,练习到中途放弃。这样做就可能像是棋盘要重新计数,雪球要重新开滚一样,浪费了之前积累的成本,也耗费了大量的时间。
取得成绩也许很简单,那就是找对赛道,然后不断付出,让今天在昨天的基础上不断壮大。
但绝大多数人都患有“简单恐惧症”,他们不相信每天简单的做一些事情就会有成效,更不敢相信这种成效发生在自己身上,所以,一旦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发现一点枯燥,就想放弃 ,于是可以想象这样的人几乎无法体验成功的乐趣,因为任何事情真正想要做成、做好,没有别的办法,核心就是长期重复。
想要好的体魄就每天跑步、撸铁、想要写出流畅的文字,表达有思想的观点就要多阅读多写作;想要题目做得又快又好就要长期反复练不熟悉的题目。
有人询问过李笑来,说他怎么可以写出这么多本书,而且都写得这么好,有什么诀窍的时候。他说:除了多读之外,就是要多思考,多写,他常年保持每天写作3000字以上的写作量!
如果要总结的话只有几个字“无他,唯手熟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