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强哥,这是我的154/160的进化日课。
这一段时间,我跟一些字节的朋友交流,他们提到的最多第一个词是善意假设,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
不少传统企业常不自觉着眼于“人性的弱点”,因此会采取强管控、强流程制度的方式来确保“不出错”;然而,比起“不出错”,现代企业更希望员工“干得好”。
字节跳动的管理底层逻辑是进行“善意假设”:在假设员工成熟自驱、能力充分、值得信任的基础上,加大授权、减少管控。
例如,在OA审批流程中,差旅申请只需“知会”领导者,而不需要提前报备和审批;在疫情期间,给员工发口罩,明确根据需要领取的数量,假设员工不会多拿冒领。
然而,在员工触碰企业红线或滥用信任时,公司也会雷厉风行地采取行动,执行清退。
态度塑造行为,同时也被行为塑造。
善意假设,在人际关系中处理同样很重要。
我一般都是这么操作的,每次遇到新朋友或者新的合作伙伴,都会假设对方是可信赖的,而非投机取巧的,不会采取怀有太强的戒备心理,保持态度和信息的更多透明,减少双方的猜忌。
这样的处理方式,也让我拥有了更多的朋友和合作伙伴。
若采取恶意假设,便会很多的防范,对方要是坑我怎么办,要是只想薅羊毛怎么办。那么做起事情来也会畏首畏尾,顾虑重重,尔虞我诈。
于是,会有很多人问我们若一直走善意假设,不会被欺负吗?
坦白说,会有这个可能性,但是只需要设立红线,以善意评估对方行为。
只有他们的言行否定了所有善意以后,再下结论,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看明白。
若对方真的是怀有恶意,那么一律拉入黑名单,逐渐塑造自己的行为文化,向外界传递出这样的信号:他是真诚的,有底线的,但是一旦触碰底线,便会永不合作。
譬如面试,第一次面试官迟到了半小时,我假设你真的有事情,开会耽误了。理解理解,而不会想你是否真的不重视这次面试?
第二次,你又迟到了,我姑且再次理解你,其他事情耽误了。
我会对你的重视程度产生怀疑,但是为谨慎期间,对你持保留意见。
第三次,你又迟到了,那我就不能理解了。
有再一再二,无再三再四。只能说明你从心底里没有重视这次面试
明明面试一个很严肃的场合,为什么这么不珍惜对方的时间,多次迟到呢?
还是那句话,态度塑造行为,同时也被行为塑造。
你要相信,还是好人多。你是谁,便会吸引谁?
你若是一个尔虞我诈的人,便会尔虞我诈的另一个自己!
那么,你是善意假设还是恶意假设呢?
你所在的公司呢?
一切的管理和沟通,本质上是如何看待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在人之下,视己为人;在人之上,视人为人。
以上。
强哥
阴沉的北京
2021年8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