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天知涯本是我写的一首短诗的最后一句,因对其钟爱有加,曾想把他们写成一部小说的两个主人公,但终因能力有限,无法成就。现把知天作为本书的讲述者,将知涯当成读者,是我内心的独白。整本书其实都是我对自己自言自语。如果你恰好拿到这本书,并有耐心读完它,那你一定是另一个我。
2018年7月28日
这是一本不能称之为书的书。因为懒惰和任性的缘故,我将想到什么便记下什么,没有所谓的主题,也没有所谓的线索。就像时间本身一样,没有目的,静静地消逝。这消逝就是时间的本质。
也许当你看到这本书时,你会有种走在鹅卵石沙滩的感觉。没有细沙沙滩那种弥漫脚掌与脚底舒适的感觉。那么放下这本书吧!
今天到成都动物园逛了逛,其中长颈鹿的房舍最为突出,其房门和房顶相差不大,典型的豪华套房,除了它们,不适合别的任何动物居住。倘若叫别的鹿或斑马什么的动物居住在长颈鹿舍里,感觉就像因心急而敲错了家门一样。在长颈鹿舍的一面墙上,有一块墙面被长颈鹿给啃得水光溜滑的。出于本能还是出于误解,大概只有它们自己才会知道。
出园之前,还看了一会海豹。不少人在旁边买一根竹竿,竹竿顶部系一小段绳子,绳子末端绑着一块鱼肉。他们把竹竿悬在半空中,等待海豹来抢食。他们把鱼食晃来晃去,好像是他们在戏耍海豹一般。但海豹比他们聪明得多,只要鱼食在不停的晃动,海豹一动不动,甚至准备转身游走。拿着鱼竿的小孩或大人赶紧把鱼食停得更低一些,海豹不费吹灰之力边能吃到鱼食。真不知是人在戏耍海豹,还是海豹戏耍了人。总之人是欢乐的,海豹是幸福的。但幸福的背后是自由的缺失,欢乐的背后是对自然的无知。
也许是暑假期间,进园参观的孩子特别多。每一个孩子都有一到两个家长陪着。有些小动物表现出亲近小孩而远离大人的趋势。比如在参观猴子的时候,那些小猴子会隔着玻璃和小孩子对视,而孩子的父母一旦靠近,小猴子就跳到树桩上去了。
有一种猴子会发出尖锐的啸叫声,叫我想起“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句诗来。游客们听见这啸叫声,止不住也模仿起来。而当猴子停住啸叫时,人们还会发出类似的啸叫声来挑逗猴子叫出声来。这一刻,人不不仅是在观摩动物,还把自己动物的本性也发挥的淋漓尽致。都市里的人们,长久地处于失声状态,动物性的本能得不到释放,也许这是他们在这一刻任意放肆的背后原因之一。而这样的情况在农村是很少出现的。在农村,你可以很容易找到发泄你动物性本能的方法和处所。
真正重要的是你的目光,而不是你目之所及:不可否认,人和人的差别不在于看到什么和没看到什么,而在于看到同样一件事而引发不同的思考。举例来说,一片叶子掉落,一般人想到的只是秋天到了,天气要变冷了。而诗人则会想到更多,也许会更烂漫,也许更惆怅。而欧·亨利却写出了《最后一片叶子》。同样,这最后一片叶子是欧·亨利眼中的最后一片叶子,自然中,那来的最后一片叶子之说?
人生的本质在于认识,而不在于得到。在佛的眼里,没有什么属于他自己,甚至身体本身也不属于自己,因为新陈代谢的缘故。如果再问下去,佛反问一句“哪有你?”无我真的是一种境界,不仅体现在古诗词里,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之类。无我也确实存在你我的生活里,关于这一点,孩子比大人做的好的多。有我在于争取,在于消费;无我可以是无为的无我,也可以在有为的无我。我认为无为的无我是小隐隐于野,而有为的无我则是大隐隐于朝。我呢?打开天窗说亮话,不隐。
朋友,当你读到这本书时,我不知道你叫什么名字,而你却知道了我的名字。这让我感觉有点不平等。所以从现在开始,为了公平起见,凡是看到本书的读者,你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就叫知涯好了。为什么叫知涯呢?因为我想给自己取一个新的名字叫知天。知天和知涯应该是本体和影子的关系,是大哥哥和小妹妹的关系,是理想和烂漫的相互陪伴。好了,知涯,跟我一起走吧!
知涯,我想让你明白,人生的本质在于认识。这也是我把自己和你的名字分别取为知天、知涯的原因。而认识的最佳途径是阅读和思考。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再明白不过了。但孔子又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涯,孔老人说的没错,但你不要误解了他老人家的意思。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是问的越多懂得越多。如果你只是通过问别人而懂得了,那你只会有被奴役的感觉;而体验不到自己思考后才懂得的那份欣喜。所以,知涯,在你努力之后依然得不到答案时,才去问问智者吧!别浪费了你独立思考的机会。
有些人整天都在忙忙碌碌,看起来很努力的样子。但事实上他只是在忙碌,而没有在努力。一个人努力的时候一定是他在思考的时候。同样一个人最美最迷人的时候,只在于努力思考后有所获得时的那份欣然微笑之中。这样的微笑和一般的社交式的微笑显然不一样。因为社交式的微笑含有取媚于他人的意思,而思考后有所得的欣然微笑只取悦于自己,与他人无关。